也没有绝对的贪婪,曹荀二人内心深处或许也有一丝对韩浩的愧疚。但这点微光,已被现实的黑暗彻底吞噬。
战争,如同一个巨大的熔炉,将人性的每一面都煎熬得面目全非。
韩浩损失了其本部人马,但是他带来的其他兵卒,却补充到了曹荀二人的手下
于是乎,一个多赢的局面,似乎正在形成。
曹军汜水关前线大营。
曹操主寨。
侧翼汝南地区获得了胜利消息,如同一剂强心针,暂时驱散了骠骑军大举进攻河内所带来的阴霾。
虽然说这份胜利的代价,有些触目惊心。
曹操接到战报时,正值前线汜水关方向压力巨大,河内阵线危在旦夕,后方流言四起、人心浮动之际。
这一份战报之中,所描述的分进合击之妙策、鬼哭隘力战挫敌、奇袭军堡斩断敌后路之辉煌胜利等等,宛如久旱甘霖,一扫往日败、大败、连败等军报所带来的郁闷和苦痛!
好!好!好!
曹操一连说了三个好字,紧锁多日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疲惫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振奋之色,子诚、长倩,果不负所望!如此一来,侧翼无忧矣!传令,将此捷报晓谕三军,提振士气!重赏汝南前线有功将士!
大帐之内,众文武纷纷贺喜,一片丞相英明、将士用命之声不绝于耳。
然而,在这片喧闹中,端坐于曹操下首的荀彧,却只是微微垂眸,盯着案几上的纹路,脸上无喜无悲,平静得有些异常,既没有开口祝贺,也没有说些什么其他的话,只是默默的坐着,一动不动。
荀彧了解自己的儿子。
那份战报的细节,实在是过于完美了,而所谓分进合击、攻敌必救这样的词汇,更像是纸上谈兵
虽然荀彧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定义成为赵括,但他自己也必须要承认,他孩子并不像是什么天资聪慧之辈,顶多中平靠上一些而已。
那么,既然如此
更何况,司马懿是何等人物?
岂会如此轻易就被调虎离山,让一座关键军堡被偏师奇袭得手?
当然,老虎也有瞌睡的时候,任何人都有疏忽大意之时,所以也不能说曹义的这军报就完全没有可能性,故而荀彧心中虽有疑虑,但也一言不发。
只不过,这疑虑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不断的生根发芽。
而且虚报军功,若是寻常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