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安康,吉也。”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
众人交头接耳窃窃议论几句后,纷纷点头赞同。
章惇捋须笑道:“不愧是名满天下的‘赵半阙’,果真出口成章,有经有典,意喻深远,上上大吉,太后,诸公,不知成王殿下所提‘靖康’年号,各位意下如何?”
太后欣然颔首,表示赞同。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第一时间送上逢迎赞誉之辞。
赵孝骞保持微笑,但笑容里有几分苦涩的味道。
作为千年后的后人,“靖康”二字他再熟悉不过了。
为何非要取这个年号?
那是因为赵孝骞希望原本应该发生的事情改变轨迹,在他的治下,历史上的靖康之耻永远不会发生,大宋的悲惨命运也将被改写。
这段真实的历史,随着他的意外到来,而生生被抹去痕迹。
有生之年,他要用“靖康”二字,一雪前世历史书里的耻辱。
如果史书上仍然还有“靖康之耻”这四个字,那么必然是宋军攻城掠地,灭亡辽夏,对辽夏两国来说,他们遭受的便是“靖康之耻”。
这个年号,就当是赵孝骞登基前发下的宏愿,他要洗刷华夏历史上悲惨痛苦的耻辱,把这些耻辱加诸到敌人身上。
政事堂内的气氛非常融洽,赵孝骞是即将登基的新君,太后和群臣都很给面子,再说“靖康”这个年号引经据典,确实有深远寓意。
于是赵孝骞的提议全数通过。
太后端坐主位,凤仪威严地道:“诸公若无异议,那么从下月起,大宋改元‘靖康’,今年六月初一,便是靖康元年,诸位意下如何?”
章惇和群臣纷纷赞同。
太后点头道:“既如此,政事堂便将新年号颁告天下,大宋各地官府,各级官员,一应上下来往奏疏公文书函等,从六月初一始,皆以‘靖康元年’落款,天下咸使闻之,遵之。”
年号的事商议完毕,接下来还要商议登基后的册封以及大赦天下等事宜。
新君即位后,册封功臣和嫔妃是必走的流程,已经相当于一种礼制,大赦天下也是。
册封嫔妃的事,没什么争议。
赵孝骞的后宫拢共六个女人,若是算上那位辽国成安公主耶律南仙,那就是七个。
至于汴京城里与他暧昧不清的李清照,赵孝骞下意识将她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