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没一撇的事儿,莫名其妙给李清照封个嫔妃,把她拽进后宫来,且不说李清照是啥心情,单说他爹李格非,得懵逼大半年。
而赵孝骞的女人,正宫皇后毫无悬念便是狄莹。
狄家意外出了个皇后,她家祖坟这下可不止是冒青烟,简直炸坟了。
其次是后宫的四大妃,四妃的封号也要按礼制,分别以“贵,淑,德,贤”四字命名。
在赵孝骞心里,贵妃只能是袅袅,倒也不是对她多偏爱,谁叫她给自己生了唯一的男娃呢,“母凭子贵”这四个字,是有一定道理的。
剩下的淑妃,德妃,贤妃等名号,就随机分配吧,如果不够的话,还有低一级的惠妃,丽妃等等。
别的皇帝后宫三千佳丽,赵孝骞却只有七个,莫名觉得自己一生很专情是怎么回事
当然,向太后仍然是铁打的太后,位置纹丝不动,这是当初与太后约定的条件,更何况活爹跟太后那啥
赵孝骞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冯氏,他有心把向太后升为太皇太后,母亲冯氏尊为太后。
现在最麻烦的是礼制不合,而且赵颢与冯氏早年已和离,理论上冯氏是不能被尊封的。
这件事只能压后,一切等灭了辽夏后再说,那时的赵孝骞,在大宋朝野的声望已至巅峰,他说的话没人敢反对,尊冯氏为太后自然便顺理成章了。
后宫的事没有争议,轻松便决定了,在座的都是外臣,自然不好掺和皇帝的家事,你爱咋咋。
但是关于册封功臣一事,赵孝骞与群臣发生了一些争议。
章惇已经准备好了册封的名单,名单上全都是新党官员,而且都是章惇的铁杆亲信。
这份名单,都是要册封晋升的。
赵孝骞看着上面密密麻麻数十人的名字和官职,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册封功臣是登基大典的流程,是必须要走的过场。
但重点不是“册封”,而是“功臣”。
章惇拿出来的名单里,为赵孝骞夺位立下功劳的人有几个?
说句不好听的,这些人皆是“朋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