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枢密院就由冲元和厚卿先生牵头,现在可以提前制定北伐战略,这两三年里,皇城司的势力也将扩张至辽国朝堂和民间,刺探更多的情报,以供枢密院参详斟酌。”
“朝堂诸臣各司其职,子厚先生负责内政,回去召集政事堂诸公,商议新政修正一事,政令不可过于激进,更不可缺乏监管,宁损朝廷国库之利,不可损百姓农户之利。”
赵孝骞停顿片刻,低沉地道:“朕发动北伐可以多等几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朕有耐心,等得起,但若因为要北伐而对民间横征暴敛,朕与昏君暴君何异?”
“所以,政事堂诸位修正新政条款时,不必在意北伐的计划,此事延后几年也无妨,重要的是保证百姓之利,现在的新政不行,弊处太多,民不聊生,必须马上修正。”
章惇起身长揖道:“臣明白官家的意思了,这就回政事堂召集同僚,商议修正新政一事。”
赵孝骞满意地点头。
上次与章惇的一番交心相谈,终归是有了一些效果。
这位宰相的态度比以前积极多了。
赵孝骞接着道:“还有一事,政事堂会同吏部,从汴京官员里挑选百人,下放到京畿周边州县乡村,与当地农户同吃同住,调研各地百姓农户税赋,耕作,粮种,收成等情况。”
“时限大致定在半年,半年后百名官员回京述职,朕要听到民间最真实的声音,百姓真正的疾苦”
赵孝骞说着冷下脸,道:“谁若回京后跟朕说,民间百姓如何安宁幸福,如何衣食无忧,完全找不出任何问题,可就莫怪朕严惩治罪了。”
“不仅如此,下放乡村的官员表现如何,是否滥用职权,是否鱼肉乡里等等,皇城司会遣密探随时追访察举,若官员在各地有不法者,就地治罪,朝廷永不录用。”
此言一出,在座众人除了章惇外,尽皆震惊地看着赵孝骞。
没想到官家登基的第一天,就做出如此惊世骇俗的决定。
百名官员下放乡村,实地调研各地乡村农户的真实境况,这可是大手笔。
显然,官家将“务实”二字做到了极致,他是真心想要改变大宋的现状,以事实为依据,对朝廷新政做出最合适的修正,最后颁行天下,让苍生受益。
“不仅如此,政事堂的各位宰相也要轮班下放,走访各地乡村,三两月为限,所见所闻皆上奏朕,唯有亲历过民间疾苦,你们才知道如何着手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