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忱忍下这口气,最后还是摆手同意了卢龙军头推荐的人选。
事情商议落幕,李忱便端茶示意诸臣退下。
诸臣见状唱声退下,而与此同时的高进达也随宣政殿群臣退出了大明宫。
在离开前,他回头看了一眼建福门,心中激动不言而喻。
耗费近两年的时间,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将瓜沙光复的消息上奏给了长安。
尽管长安对于他来说无比繁华,可现在的他却归心似箭。
若非朝廷对瓜沙义旅的嘉赏还需要时间讨论,他恨不得现在就带着众人返回沙州。
好在大唐并未让他等太久,不过半个多月,对沙州嘉赏的旨意便传到了他的手中。
面对朝廷正式授予张议潮担任沙州刺史兼沙州节度使的圣旨,高进达没有留恋长安,而是在上表礼部后,便带着身边的六名沙州弟兄踏上了回乡之路。
在他踏上回乡之路的同时,一支队伍终于在磨蹭中抵达了山丹城。
“山丹右果毅都尉李仪中,见过刘果毅!”
西北寒风中,身穿甲胄,外套绣衫的一名武将对面前的刘继隆谦卑作揖。
论起年龄,李仪中还痴长刘继隆八岁。
但论起军功,刘继隆完全碾压面前的李仪中。
二十五岁的李仪中虽然在此之前担任别将,但其功劳主要是跟随张议潮解放沙州,收复瓜州和肃州。
功劳看似很大,但实际上都是跟着主力捡功劳。
正因如此,他才将姿态放的那么低,不然以他的性格是断然不会对刘继隆如此谦虚。
“李果毅舟车劳顿,我已经让人为你与弟兄们打扫好了院子和营房,羊肉也已经烹煮上了,回到院子后不久就能吃。”
面对李仪中,刘继隆表现得爽朗大方,一副没有心眼的模样。
哪怕李渭针对过他,可他毕竟收了李渭的钱,况且现在也不是内斗的时候。
他与李渭的恩怨日后再算,如今要做的是安抚好李仪中,让他不能耽误山丹发展。
“李骥,带李果毅和兄弟们入城!”
刘继隆对李骥吩咐一声,李骥闻言上前对李仪中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
李仪中对山丹情况不熟悉,但他从城门口这群人的举动来看,不难猜出刘继隆已经将山丹经营的铁板一块。
好在他来山丹之前便被其父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