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在陇西扎根,农业生产也提上了进程,八十万亩土地全部复垦播种成功,但今年水位下降,各州县官员不得不防。”
“水车、水渠、堰堤等水利工程还要继续,不能满足于当下,未来我们还会有更多的人口,因此要提前布局,提前建设这些以后可能用到的设施。”
“另外,军队的扫盲也可以重新开始了。”
“对于扫盲的要求是秋收之前,所有新入伍的将士们,都要认识不少于三百个字,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进驻陇南后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另外,各县必须开办学堂,之前伤残的那二百多个弟兄,经过大半年的学习,也能独立教那些娃娃了。”
“当然,只靠他们是不行的,教习的人数是远远不够的。”
“这种时候,就让各军的老卒轮值去教导这些娃娃,他们才是陇西的未来。”
“对于土地政策,不要嫌麻烦就不宣传,要多和百姓们交流,把我们的土地政策告诉他们,不要让百姓觉得我们和以前的番贼一样。”
“末了,各州县的匠作坊也要建立起来了,我们的甲胄虽然足够,但日后我们的军队还会壮大,不能一直依靠缴获。”
“河州、临州、渭州的铁矿、金矿、铜矿和石炭矿、石灰石,都要跟上进度,加大开采。”
“冶炼的铁,即便我们不用,也可以卖给关内道,换回足够的粮食和马匹。”
“除此之外,发动五泉、狄道的百姓,将废弃淤堵的临兰官道修葺打通,然后将四州的牧群都迁移到临州来放牧。”
刘继隆絮絮叨叨说了很多,张昶都将这些事情记下了。
等他记好,刘继隆拿起来看了看,确定没有问题后,便示意他派轻骑发往各州县。
陇西不缺造纸的草木,而渭州的石灰石,更是解决了粉笔问题。
活字印刷,能够大量拓印书籍,因此刘继隆将四州的书籍都集中到了一处。
虽然只有不到百余本各类书籍,但他还是成立了印刷坊,让人批量印刷这些书籍,保证每个学堂都至少有一本拓印本。
这些书籍被收集到单独的一间教室,作为图书馆使用,供孩童们休息时阅读。
当然,以他们的识字水平,想要读懂这些书籍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
印刷坊的主要任务,还是印刷原本的那五本教材。
刘继隆定下了时间,秋收之后,要储备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