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下的五十名学子,更多还是觉得煎熬,哪怕是布衣出身的学子,也多是这么认为。
他们的心态还没有转变过来,等到他们适应了这新的环境,便会自然而然的将昔日所学运用在生活中。
对于他们,作为凉州刺史的李商隐也格外关注,时不时向刘继隆发去消息,告诉他这群学子的情况。
刘继隆虽然也在意,但他事情着实太多了。
“二月涌入的五千四百余口百姓如何安置,请节帅示下”
都护府内,高进达向刘继隆作揖询问。
对此,主位的刘继隆只能在翻看李商隐写来奏文的同时分心,继而回答道:
“继续安置在凉州,若是可以的话,分出两千人去北边的休屠泽、白亭海筑城。”
“昔年的休屠城、白亭守捉、武安戍、明威戍、黑堡沙等处都要在其遗址上筑城种树,迁徙人口。”
“每处城池最少驻扎一团兵马,只能多,不能少。”
“除此之外,各州昔日的城、戍、堡也许修葺,能扩建为城池的,就扩建为城池。”
“州与州、县与县间,乡村数量要足够多。”
“此外,剑南道逃入陇右的船工,一部分在河州造船,一部分在武州造船。”
“我们不止要造船,还要造大船。”
“过几个月我会画两张船只的外形图纸,你让船场的那些工匠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造出来。”
船只图纸,刘继隆并不熟悉,但对于明清时期的部分船只外形,他还是记得不少。
当然,船只内部是什么结构,他并不清楚,还需要工匠们自己研究。
反正这些东西以后也要研究,不如趁现在有时间,提前研究起来。
海船用不上,但河船他们还是比较缺的。
这般想着,刘继隆也收敛了思绪,而高进达也在作揖应下后禀告起来:
“今年开年以来,涌入陇右的人口开始变少了,这估计是东川高骈的缘故。”
“嗯”刘继隆颔首认可,毕竟去年由于崔慎由和夏侯孜的节节败退,整个蜀中的百姓都在惶恐南蛮攻入成都。
如今见到高骈、夏侯孜稳住战线,能不逃的人,自然也就不逃了。
目前还在逃亡的百姓,大多都是被衙门催缴赋税,背负了沉重赋税的贫农。
比贫农稍好些的富农和小庶族,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