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道:
“大郎,留给你我时间不多了,刘继隆虽北人,然观其今岁开春即走来看,他对三川十分熟悉,因此必然不会挑夏秋两季出兵。”
“唯有冬季出兵,速战速决将江南诸州拿下,他才能有机会返回北方,谋夺河淮与河东。”
“眼下留给我军时间,已不足两月时间了”
高骈这番话,算是让张璘知道了他为何如此着急。
“高王放心,某这就派人将江南诸州百姓迁移往黔中!”
他语气斩钉截铁,而高骈眼下需要的就是他这种斩钉截铁的人。
不过为了防止意外,他还是倒吸口气道:“先调集兵马,等到月末秋收开始,将粮食尽数带走!”
张璘闻言错愕,忍不住道:“把粮食全部带走,那百姓”
高骈沉下脸色,他自然也清楚将百姓粮食带走是什么后果,但他也知道,自己一旦决定迁徙百姓前往黔中,府中钱粮必然减少,所以他需要足够多的钱粮。
况且他麾下如此多百姓,他不可能将其尽数迁徙,肯定会有人被留在三川,故此他是刻意将这些百姓抛下,为的就是为刘继隆增加几十上百万的负担。
届时汉军治下三川钱粮,尽数需要用于赈济百姓,自然无力追击进入黔中。
黔中地形高骈很清楚,只要在南州、播州、黔州等处多设关隘,汉军便很难攻入黔中,哪怕有方术与投石机也不行。
只要主力未损,自己完全可以趁刘继隆率军返回北方时,趁机东进,先把黄巢解决,然后再占据江南。
如果北方有失,自己则可迅速接应朝廷南下江南,重修建邺,夺取淮南,至少能争取划江而治。
虽然这么想,可能有点丧失军心士气,但这是高骈看来,唯一可行的后路。
北司那群宦官他也受够了,等到朝廷南迁,他必然先对这群宦官动手。
除了这群宦官,还有南衙那些喜欢玩阴谋、耍手段的宰相、尚书亦是如此。
与这群虫豸共处庙堂,如何能抵御刘牧之兵锋?
唯有他大权独揽,才能做到延续唐祚!
闭目吸气,高骈已然感受到了那股来自北方的压力,并释放着这股压力,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只是在他呼出浊气的同时,北方的刘继隆却已经开始准备入川事宜了。
“唏律律”
“三川豆料不多,多准备些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