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的读书群体准备的。
如今汉军治下五道,摆脱文盲帽子的,也不过四五十万人,不过百分之四五的识字率,且其中七成人的识字数量不超过一千。
不过随着官学摊子铺开,未来十年内,大概会有十几万学子走出官学。
这些报纸,首先服务的就是这群人。
想到这里,刘继隆对高进达说道:“古往今来,王朝更迭,无非就是换一批王侯将相。”
“那些州县乡里的官吏,通常都平安无事的继任到下一个王朝。”
“陇右的官学,关乎日后我军能否能掌控天下州县,而五道的官学,关乎的就是五道州县乡里的赋税收取和政义传达。”
“五道的官学,受限于今年大旱,至今还未开办。”
“如今久旱甘霖,今年的赋税征收,应该会比三省六部预估的高些。”
“五道的学子招募和入学,也差不多该提上日程了。”
刘继隆向高进达示意,高进达也知道刘继隆说的是什么意思。
五道的官学,虽然招收的是平民子弟,但教学的标准,根本就不是扫盲,而是培养吏员。
陇右经过十年教育的学子,则是以官员的标准在培养。
刘继隆想要做的,就是将唐廷残留的世家豪强出身官员,从上到下的彻底更换。
这件事若是成了,那自此便能扫除中晚唐的颓废风气,许许多多事情也将被击破。
如果不是为了这个,刘继隆也没有必要花费那么大价钱来培养五道的这些学子。
若只是为了扫盲,他完全可以派出个五年学识的小学毕业生来充当教习,让各县乡里的适龄儿童用木棍与沙盘来学习就足够。
若是觉得条件简陋,也可以效仿汉军扫盲,用毛笔沾水写字于木板上,根本没有必要提供昂贵的纸笔砚墨。
他就是要搞一场上上下下的变革,把手伸到乡里去。
哪怕最后失败了,起码也努力过
想到这里,刘继隆放下报纸:“差不多,让邸司准备准备,年底接收陇右毕业的一些官吏,然后先从军报、邸报和京报、国报开始发行。”
“道报、州报雕版不错,但暂时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去支持,暂且搁置。”
高进达闻言作揖,刘继隆见他应下,目光看向罗隐,随后又看向高进达,似乎在询问他带罗隐来的目的。
高进达见状,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