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解释说道:“近来,昭谏在门下省当差不错。”
“听闻殿下要派遣斛斯都督出兵邓州,臣以为山南东西两道,若是合并一道则太大,不若暂时将邓州、均州、商州置一处,由昭谏协助斛斯都督治理。”
罗隐闻言,虽然面上不动声色,但却清楚这是高进达在帮自己丰富地方经历。
他很清楚,刘继隆很在意官员是否有过治理地方的经历,如果没有这种经历,通常都难以登临高位。
自己若是有了出任地方的经历,几年后再调回长安,少说也能担任六部诸司的侍郎之职。
想到这里,罗隐心底有些忐忑,安静等待着刘继隆开口。
堂内气氛沉默片刻,刘继隆的话却给罗隐浇了盆冷水。
“山南东道的治理,吾早已有了安排,此事不必三省六部上心。”
“是”
高进达有些惋惜,但还是恭敬应下了。
见他失落,刘继隆也看向罗隐:“汝登临官场不久,此前特意拔擢汝为给事中,已然是破格拔擢,而今还是暂时先熟悉门下省的差事吧。”
“合该如此。”罗隐只能嘴里含苦的应下,接着便见刘继隆拿起了毛笔。
高进达见状,当即带着罗隐起身告辞,随后离开了衙门。
只是他们刚刚离去,赵英便从门外走入堂内,主动作揖道:“殿下,您不是也十分欣赏罗隐,为何不趁机调他去山南东道?”
在赵英看来,罗隐年纪也不算小了,三十七岁的年纪,处事应该十分沉稳,很合适帮助斛斯光坐镇山南东道。
不过对此,刘继隆却平淡低头,提笔答复奏表的同时解释道:
“他郁郁不得志许久,加之其孤傲,若是让其一飞冲天,恐惹祸患。”
虽说刘继隆与罗隐同龄,但刘继隆经历的挫折比罗隐多太多了。
罗隐这种性格孤傲的人,一口气拔擢太快,肯定会结仇结怨。
山南东道确实需要人,但刘继隆已经有了安排,想到这里,刘继隆对赵英开口说道:
“擢授李阳春山南东道支度使,督管道内钱帛赋税。”
“是!”赵英果断应下,不多时便带着刘继隆写下的敕书离开了中堂。
在他带着敕书离开的同时,关中大地的百姓也因为堰堤水渠蓄满雨水而欢欣鼓舞。
只是相比较关西大地的百姓,关东的大唐却并未一场雨而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