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闻言,这才脸色微变,只因为淮南兵马不过三万,且其中还有近万掌握在李罕之手中,而李罕之此时占据滁州,颇有种听调不听宣的姿态。
也就是说,康承训拥有的兵马也不过两万,若是还要守城的话,能拿出的兵马不过万余。
以万余击数万乃至十万,这怎么听都不是他们能打出的战果,更何况他们面对的人还是王式。
当初若非先帝将王式调往关西,以王式的手段,解决尚在苗头的王仙芝、庞勋之乱,必然费不了多少功夫。
如今王式前来,兵力还是他们的数倍,粮草也远比他们充足。
这仗别说他们,便是康承训都不知道怎么打。
更何况自古而今,但凡朝廷占据关中巴蜀及河东河北之地,那基本都将开始鲸吞天下。
如今天下作一石,刘继隆独占五斗,高骈占三斗,而淮南及江东两浙仅占二斗。
如此情况,别说刘继隆已经讨平了河北和齐鲁,就是他没有讨平之前,康承训也没想过和刘继隆为敌。
因此他现在召集众人前来,主要就是询问众人态度,继而决定是否投降刘继隆。
“若是王式真以五万大军南下,我军或许应该投降”
“朝廷从未将节帅打作叛军,既是如此,节帅自然是朝廷臣子,我等亦是。”
“不知刘继隆愿意以何等条件使我军投降?”
对于投降,淮南众将并没有河朔诸镇及时溥他们那么纠结,这主要归结于淮南的牙兵早就死在陇西和陇东,以及后来的追剿黄巢的战场中了。
如今淮南的兵马,只有不足两万属于老卒,其中近万都是操训不足两年的新卒。
两万老卒中,李罕之所部就占据了近半,因此他们也不担心投降会导致兵卒对他们下手。
淮南的武夫风气虽然也十分跋扈,但还没有像河朔、徐泗那种动辄杀节度使、驱逐观察使的程度。
只要遣散兵卒后,朝廷对淮南地区进行均田,那兵卒也不会有太多怨言。
“此事,老夫会手书询问王小年的。”
康承训比王式年长,二人虽然没有太多交集,但毕竟都曾是唐臣。
只要他表露投降的态度,王式不至于针对他。
这般想着,他目光继续打量众人,确认没有人生出不满的情绪后,这才表态起身。
“既是如此,便都散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