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期转变进入寒冷期而逐渐南迁。
这种情况有好有坏,好处在于随着不少动植物和水果向南移动过后,也会带着相关的行业不断南下,例如造纸、纺织等等便是如此。
气温降低,另外导致的就是经济南移,还有粮食产量降低。
河西走廊遭受的影响都那么大,就更别提吐蕃高原之上的诸多政权了。
“没卢丹增,近些日子可曾有奏表?”
刘继隆忽然想到了似乎大半年没有向他奏表的没卢丹增,故此不免询问起了曹茂。
曹茂见状摇了摇头,对刘继隆解释道:“没卢丹增半年前便开始远征羌塘,准备将羌塘不服管教的部落覆灭,然后集中力量驱赶吐蕃境内的叛军去攻打逻些城,最后由他平定叛军。”
“雪域情况复杂,兴许他被耽搁了也不一定,但他长子没卢怀光依旧在松州就读官学,且每年多康都会组织牧群与朝廷贸易。”
“仅去年,朝廷便从多康获得了八千多匹乘马和八百多匹军马。”
确保双方关系没有变化后,刘继隆便不再关注多康和吐蕃的事情。
毕竟于他而言,吐蕃必然会衰败,他需要像朱元璋及朱棣那种,将吐蕃经营为中原的马场就足够。
至于吐蕃是谁在统治,这并不重要。
反正以日后的环境,吐蕃想要维持一个政权,只能通过中原不断输送粮食和茶叶才能得到保障,更别说动兵了。
“吐蕃的事情不用管,若是没卢丹增需要钱粮,只要不影响朝廷的调度,尽数应允,以牛羊易物便可。”
“是!”
吩咐了曹茂过后,刘继隆这才看向张延晖,同时示意道:“吃吧莫要苦了自己,日后你阿耶见了,兴许要怪罪吾。”
“不会的殿下。”张延晖有些尴尬,他不知道怎么开口,只能埋头吃饭。
饭桌上刘继隆和曹茂都不开口,张延晖便只能安静吃完了这顿饭,直到喝茶漱口时,他才趁机开口道:
“殿下,某与大娘子,不知何时成亲?”
他有些扭捏,曹茂闻言迅速看向刘继隆,却见他原本的笑脸顿时垮了下来。
若非他早已经接受了张延晖,单凭张延晖这句话,刘继隆就能让他无法站着走出这扇门。
他家大娘子才七岁,张延晖便想着与其成亲。
这番话在其它人看来没有什么,可在刘继隆这里简直可以作死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