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粮,便是想学门手艺都无处去学,因此当兵就成了各地百姓最向往的职业。
“倒是不错了。”
得知邓州百姓的情况,刘继隆便大概了解了整个山南东道百姓的情况。
毕竟邓州和唐州遭受秦宗权祸害不浅,若是如今都能发展的如此,那更别提其他地方了。
刘继隆见状起身,随后看向远处已经走远的新卒队伍,不由对身旁的马彰吩咐道:
“你们练兵的时间不多,最迟十月便要开始准备应对南边的战事了。”
“若是来年二三月还不能结束战事,届时汝等便要做好准备南下。”
“是!”马彰连忙端正态度,作揖接令。
刘继隆微微颔首,随即便带着曹茂往营外走去。
马彰等人在后护送,直到看见刘继隆与曹茂翻身上马,在精骑护卫下返回南阳城,他们这才回到了军营里。
如在河阴时那般,曹茂在南阳寻了处院子供刘继隆平日处理政务,并通禀了衙门,将这座院子所处的坊给管控了起来。
一时间,南阳城内的百姓都知道城内来了位大人物,而刘继隆则是继续过上了埋头理政,时不时出城巡访乡野,探究民生的日子。
有他在陇右打下的基础,加上他治国治吏打仗三手同抓的手段,凡汉军所过之处,不超过两个月便会更换原本的官吏。
原本的局面是流官和本地豪强出身的胥吏,流官想要好好治理地方,就需要任用这些豪强出身的胥吏,因此流官对地方能改变的事情并不多。
可汉军来了之后,刘继隆靠着关系庞大的学子群体,干脆将原本的吏员一扫而空,纷纷换上了流外的官吏。
尽管会有语言问题,但只需要在衙门用极低的工钱雇佣几个识得地方方言和官话的百姓充为翻译,便能解决许多问题。
刘继隆这种办法,对于朝廷来说自然是好的,这代表权力更加集中于衙门。
只是对于地方上的豪强来说,族中担任的吏员被更换,他们许多隐匿的人口、田地便藏不住了。
正因如此,随着河北的清丈和登籍造册不断进行,河北地区爆发民乱也越来越多。
豪强们只需要稍稍开始蛊惑百姓,发点米麦给旱灾之下的百姓,这些百姓就宛若盲流般随从作乱起来。
“烧!放火烧!”
“衙门不给我们交代,我们便自己讨要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