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高进达主动作揖询问起来,刘继隆则是解释道:
“往后各道都督府兵制需要改一改了,都督府内官员负责本道军务,而兵马由兵马使节制,每名兵马使节制两到三名都尉,每名都尉节制四千五百余名战兵和四百余名军吏军医、火头等杂职兵。”
“改别将领兵为营,一营一千五百余人,改都尉领兵为军,一军五千人,兵马使所令为军团,一军团一万五千人。”
经过刘继隆解释,高进达便明白都督府只是在都尉与都督之间增加了兵马使的职位,然后只是编制名称上的变化,其它并无较大改动。
“各道根据情况不同,设置的兵马数量也有所不同。”
“如河北道需要满编四名兵马使,设四个军团驻扎,满编六万战兵。”
“此外的河东、关内、陇右、岭南则是设三个军团,满编四万五千战兵。”
“西域设安西、北庭两道,安西设两个军,满编一万战兵;北庭设一个军团,满编一万五千战兵。”
“剑南、京畿与东畿设两个军团,满编三万人,其余诸道各设两军,置战兵万人即可。”
“天下计战兵四十二万五千,军饷调整至步卒十五贯,马步兵十八贯,骑兵二十贯,每年所耗八百万贯左右。”
刘继隆将他裁汰后的战兵数量说出,每年八百万贯的军费开支还是有些偏高,但比起现在已经算低的了。
“殿下,按察使司兵备数量是否有限制?”
李商隐见状询问,刘继隆则是说道:“兵备数量以本道人口人口计,每道设一军到三军,数量在五千到一万五千不等。”
“具体的由汝等自行定额,州兵数量最好不要超过十五万,民兵不要超过十万,屯兵则是由吾亲自根据情况设定。”
“至于州兵、屯兵和民兵的军饷,分别设为十二贯,八贯和四贯。”
刘继隆将屯兵的军饷提高,民兵的军饷削减,而这么做的目的主要还是屯兵军屯的地方过于艰苦,而民兵则是随着天下越来越太平而渐渐变得清闲。
等到各道较大的盗寇水匪被剿灭的差不多,民兵制度也差不多该被取缔裁汰了。
“这些只是大致的情况,具体的例如兵卒出差要发多少补贴,以及每年的绢布棉花如何发放,都得仔细商量后才能定下。”
“汝二人回去后,劳费些心神,将这章程早些定下,等待来年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