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对官员的监察和巡察力度相较来说并不大,故此在他看来,刘继隆这套法子几乎是在每个官员头顶都悬了把利剑。
这种防臣子如贼子的手段,等制度确定并传播开来,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如果没有关西学子为自家殿下托底,南边肯定会因为这件事而闹起来的。
想到这里,李商隐揉了揉眉头。
虽然天下太平才开始几个月,但他已经隐隐感觉到了自家殿下的变化。
他对官吏不再如当初那般宽容,反而变得有些严厉了。
这样的变化,令李商隐有些担忧,但他想到自己的年纪后,便只能摇头对都察院制度进行修改起来。
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北方的旱情依旧,而张瑛也在带人推波助澜的传播“唐运已终,天愁地惨”的流言和童谣。
“太白犯紫微,井底生尘灰;朱雀羽焦垂,老龙鳞甲摧”
“田裂三千里,蝗飞蔽日晷;非汉不降泽,惟王可止悲”
八月,本该是北方开始秋收,百姓进行秋报的时候,整个北方却都在流传着上苍愤怒,唐运将终的童谣,且旱灾越厉害的地方,童谣流传的越广。
这些童谣配合李佾那些“荒唐”的举动,越是旱情严重的地方便越厌恶如今的天子。
在这样的环境下,洛阳城内的那些人也渐渐察觉到,距离唐运告终兴许真的不远了。
这种环境令豆卢瑑等旧臣心中愤慨,更令身为皇帝的李佾变得焦躁。
正因如此,他再度召李梅灵入宫,而李梅灵也知道他想法,在入宫前找到了刘继隆。
“妾身参见殿下”
“公主不必如此。”
汉王府中堂内,看着从公主府来到此处的李梅灵,刘继隆只觉得李梅灵愈发娇嫩,丝毫不像生过孩子的女人。
纵使政务繁忙,但他还是不免生出几分想法,而李梅灵经过此前与刘继隆的相处,也知道刘继隆大概在想什么,于是继续行礼道:
“陛下召妾身入宫,故此妾身前来请问殿下,若是陛下禅让于殿下,殿下又该如何待陛下?”
李梅灵的话,顿时浇灭了刘继隆的心头火,他喜欢美人不假,但美人在天下面前根本不算什么。
面对她的询问,刘继隆依旧平静道:“李氏起于陇西,便安置于临州,以陇西郡王封之,食邑五千户,准不称臣,受诏不拜,可用天子仪仗祭祀宗庙,仍行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