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南北卷,正式规定了按地域分配名额的录取原则,确定了“南人什六,北人什四”的比例。
南北卷制度,一直都是南方文人不满的一个原因。
但是攻击科举制度,也是在攻击祖宗之法,而且南北分卷也存在平衡地方政治势力的想法,这些议论也只能私下里反对。
这篇文章的立意就不一样了,不谈科举南北榜,而是谈论地方税赋,这下子就从读书人的利益,上升到了百姓负担上,南北之分就可以拿出来公开讨论了。
只能说这篇文章深得苏泽“三味”了。
如果不是罗万化了解苏泽为人,知道他不是这种持地方之见的人,甚至都要怀疑这文章是苏泽写的了。
苏泽拿起另外一份报纸,罗万化说道:
“新乐府报连刊三文,都是在谈大明盐法。”
“盐政?”
“对,前两篇文章都是在讲盐法之弊,最后一篇文章不仅仅讲了盐法,还讲了官办矿山、铁坊亏损的事情。”
好家伙,这新乐府报又翻出了“公私”这个老问题了。
其实这也是汉代盐铁论就开始讨论的问题。
而大明盐法的问题,确实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明初实行开中法,加征盐税就是为了九边的军粮,开中法引导商人往边境运粮,换取盐引来获得收入,等于是国家用盐税来补贴边地,这时候的盐税相当于国防特别税。
自从开中法破产后,这个立场已经站不住了。
紧接着,由于朝廷滥发盐引,导致盐引淤塞。
简单说,盐引实际上作为一种货币,在你明这个封建王朝,朝廷是无法抑制自己滥发的冲动的。
盐引的发放数量远远超过盐的实际生产能力,那些拿着盐引的人兑换不到盐。
然后朝廷派官员去督盐清引,这些官员的手段也是简单粗暴,就是下令盐丁增产。
大明的盐户也是世袭的,本来地位就如同奴隶,盐丁在这种高压下纷纷逃亡,导致盐产量更低。
等到了嘉靖朝,盐政更加败坏。
严党分子鄢懋卿去江南督盐,干脆直接不认盐引,将官署的盐公开叫价贩卖,还下令各个盐所上交“余盐”,合计价值一百万两。
结果就是盐政更加混乱,地方上私盐泛滥。
新乐府报的文章,直指盐法弊端,主张直接解除盐禁,开放私盐合法贩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