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后,朗声说道:
“四民平等,皆是陛下子民,何以厚士农而薄工商?”
“衣食住行,乃万民生息之所仰。江南丝绵工坊昼夜不息,所织造的绵帛披裹我大明万民之躯;房屋营造,皆是工匠日夜操劳之功。”
“诸君说农是国本,若没有漕运沿岸百万漕工,各省的粮食又要如何运到京师?”
“草民以为,工商也是国本,请朝廷罢官营专榷,罢丝绢茶瓷之杂税,惠归于民。”
“此来则四民安业,万世太平!”
听到茅宽说完,高台上的张居正皱眉。
他执掌户部,对于国家财政最敏感。
大明官营的就是铁盐,但实际上铁禁早已就已经名存实亡了,在南方很多地区的官办铁坊规模还不如民办。
剩下的丝绸和瓷器,大明也设置专营机构,比如在江西景德镇就设有御窑厂,专门烧制官窑瓷器。
国初在江南也有制造局,专门负责皇家衣物的制造。
但是这些官办工坊的竞争力很快就不足,比如现在江南的织造局已经自己不织造了,连皇帝登基时候的龙袍,都要花钱承包给民间制造。
而景德镇的御窑厂的技术也被私窑超过,已经出现官窑不如私窑的情况。
这些都是国家财政的细枝末节,但是盐不是。
盐是国家财政的重要部分,官营盐铁是从春秋战国开始就有的政策。
盐税无论怎么败坏,都是国家财政的重要部分,这是绝对不能放弃的。
果不其然,茅宽说完,就有一名中年儒生站出来反驳。
“湖广儒生桓远,参见陛下!”
桓远行礼完毕,开口说道:
“朝廷盐法败坏,都是这些奸商所致,如今私盐泛滥,更有那盐枭公然贩盐,专营一府一县之盐,所得之利又用于聚啸人马,俨成豪枭!”
“盐法败坏,都是因为这些奸滑商贾为祸,若是开放盐禁,则于朝廷无一利,于黎庶无一利,唯利商贾!”
“刚刚茅生的言论,是嫌江南只有一个张士诚吗!?”
这下子,整个南方省份的儒生大哗!
张士诚,和太祖朱元璋争天下的,他的职业是盐枭。
很显然这段话就是诛心之论了。
果然桓远这么说了,皇帝的脸色也有些难看了。
接下来就是双方轮番上台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