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将再下西洋分成了两部分。
组织舰队、接待贡使、举行朝贡仪式,这些都是外朝出钱。
但是回赐贡使礼物,航行时候需要的经费,则要由内帑支出。
这个方案听起来离谱,但是听了苏泽的比喻,似乎也没那么离谱了。
外邦朝贡,确实很大一部分都是冲着皇帝来的。
比如皇帝生日,朝鲜这些藩属国就会派出使者,名曰“贺寿使”,就是打着给皇帝过生日的旗号来朝贡的。
皇太后生日,新皇帝登基,老皇帝驾崩,藩属国都会派遣使者。
也正如苏泽所说的那样,番邦朝贡,还真是一种皇室内部事务。
阁部和九卿重臣们,听了苏泽的比喻,也有些皱眉头。
本来他们以为苏泽是要让皇帝承担所有的费用,但这个意思外朝还要承担不少?
但是苏泽的比喻也没错,皇帝是君父,那臣下给皇帝办寿宴,好像也是合理的。
只有内阁李春芳完全明白苏泽的意思。
这不就和上元灯会一样吗?
外朝负责好筹办灯会的事务,但是具体筹办的钱由皇帝自己出。
内帑出钱,皇帝就会算账。
那灯会也就成了皇帝出钱,与民同乐了。
朝贡如果也这样,那皇帝在回赐礼物的时候也就不会大手大脚。
而由外朝承担其他费用,在李春芳看来也不无不可。
随着海贸日益昌盛,阁部重臣也都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
再下西洋,重新绘制海图,联络曾经的藩属国,在李春芳看来也是一种跑马圈地。
倭乱的教训在此,如果只是在陆地上防御,那东南这些经济繁荣的地区,根本经不起折腾。
将海防前线推到海外,至少要了解大明周围的情况,在周围建立预警网络,这已经是阁部重臣的共识。
那“再下西洋”也是外朝的事务,承担一点也是应该的。
陈洪看到阁部九卿重臣纷纷闭嘴,就是知道外朝已经达成了共识。
但是陈洪必须要问清楚,不能让朝贡变成赔本的买卖,才能回去向皇帝复命。
于是他硬着头皮又问道:
“苏翰林,回赐礼物关系陛下和朝堂里面,如果内帑负担不起岂不是失颜面于天下?”
陈洪说完,重臣们纷纷向他投来不满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