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报纸。
颜钧也没想到,在大明府竟然能买齐四大报。
颜钧不知道,他的前弟子何心隐以运河为枢纽,在大明府建立了印书坊,和新君子报商报共享发售渠道,将报纸推广到了大明府。
而大明府作为山东漕运枢纽重镇,也是通政邮递司设置经历所的地方,官报乐府新报自然而然也延伸到这里。
颜钧看着报纸,四份报纸都是四天前的,但是能这么快送到大明府,也足以让颜钧惊奇了。
他在年轻的时候,就算是相隔一省的消息,没有一两个月也很难传递过来。
而且那时候的消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朝廷的邸报上也只有朝堂上的大事。
那时候,大明虽然名义上是大一统的王朝,实际上各省府县都是割裂的。
现在京师的报纸,四天就能送到大明府,大明府的读书人可以知道四天前京师朝堂上发生的大事。
这放在从前,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事情。
“找一家茶馆,歇歇脚再说。”
码头边上的茶馆,喝茶的就是商铺的掌柜,来往的客商,加上少数过路的读书人。
让颜钧更意外的,茶馆也放上了免费的报纸,任由顾客借阅。
而茶馆之中,歇脚的顾客们,讨论的也是报纸上的事情。
这也是新的变化。
颜钧那个时代,因为消息不够流通,讨论时政是京师读书人的特权。
就算是南京的读书人,也无法知道京师的即时动态,这时候对时政的讨论完全就是雾里看花。
刚刚对朝堂局势侃侃而谈,第二天就传来内阁已经倒台了,这样的时政讨论实在是太没意义。
所以在颜钧年轻的时候,读书人更愿意讨论心学这些学术上的内容。
学术内容的更新没有那么快,每个学派也都有自己的辩题,颜钧那时候就经常讨论“义理”、“性空”这些虚无的论题,年轻读书人最流行的就是辩经。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报纸的出现,让京师朝堂的最新动态,只需要四天就能传到大明府。
辩经还有门槛,键政可是什么人都能张口就来啊!
再说了,键政是男人的浪漫,可要比辩经好玩多了!
颜钧发现茶馆里的几个商人,都为了报纸上的事情争辩起来,好不热闹。
颜钧也读起了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