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的,但是这类的医书往往都是工具书,并不是启蒙的教材。
但是信中李时珍的意思,要在金陵城建造一座专门招收弟子,传授医学的医学院。
这听起来怎么像是书院了?
如果不是李时珍,高拱大概会觉得这是天方夜谭。
苏泽说道:
“师相,您不知道,在我老家苏州府,一名精湛的医者,每年收入可达五十银元,小有名气的医者,一年收入可达百元以上。”
这下子就连高拱都有些惊讶了。
一个七品知县,一年名义上的俸禄也就是四十多银元。
大明的官员俸禄偏低,还有灰色收入,这当然不能代表地方官的收入水平。
但是无论如何,一年五十银元,那已经可以过上相当不错的生活了。
而一年百元以上,那可以说是相当富裕了。
这点苏泽也没有夸大。
江南地区的经济发达,城镇居民增长,自然催生了健康需求。
一名好的医者,自然是供不应求的。
而李时珍也发现,江南地区很多医者都是滥竽充数,他们开出来方子根本没有效果,甚至很多都是庸医,治死人也是常有的事情。
可就算是这样,江南地区的医者收入依然很高。
而这些医生敝帚自珍,将医书当做是自己的秘籍,就算是弟子也不轻易传授。
当李时珍抗灾后,见到江南是这个样子,于是萌生了授徒的想法。
从信中知道李时珍授徒的想法后,苏泽就提出了开设医学院的建议。
苏泽给出的方案很有诱惑。
首先医学院比医馆授徒的效率高多了,可以一次性培养很多人才。
其次医学院不仅仅可以用来授徒,也可以用来研究,李时珍可以一边给弟子讲课,一边研究医学,弟子同样也是助手,也能在实践中学习。
最后苏泽也向李时珍画饼,如果他愿意开设医学院,他可以帮助李时珍争取政策和财政上的帮助。
于是就有了李时珍的这封信。
苏泽说道:
“师相,李神医在金陵创办医学院,也是为了聚集弟子研究实学,同时也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医者,悬壶济世,所以弟子认为朝廷应该帮着李神医筹建医学院。”
高拱回过神来,他为苏泽这个办法拍案叫绝。
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