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贵良说:“我选了14门课,加入了元火动漫社。感想跟大家差不多,都挺充实,准确来讲是累得够呛。”
赵贝贝跟陈贵良在同一层宿舍,当即暴露他信息:“你还开了两家公司,36楼四层的元培班同学都传遍了。”
“开公司?”
辅导员龙翔和其他组员都惊讶地看着他。
陈贵良笑道:“只是跟北大科技园签了两份入驻协议,公司执照还没办下来呢。而且马上又是国庆,假期不算工作日,估计还要等很久。”
龙翔感慨道:“那也很牛逼啊,刚入学就开公司。”
“要不要我们去帮忙?”一个叫汤勇的男生问。
陈贵良说:“同学们都才大一,我怕耽误大家的学习。如果愿意来帮忙,我是举双手欢迎的。不过公司初创,开不起工资,也暂时不需要太多人手。”
一个叫宋蕾的女生说:“需要帮忙就说一声,只要时间允许,我们不要工资,就当是积累工作经验。”
“那我谢谢兄弟姐妹们。”陈贵良举杯道。
接下来便是吃饭闲聊,互相说起这段时间遇到的人和事。
元培班所有课程,都是蹭其他院系的老师和教室。其他院系的大部分师生,对他们态度还算可以,甚至有因好奇而格外热情。但也有极个别隐隐排斥,尤其是小班上课的时候。
一个女生说着说着都快掉眼泪的,表示自己打算换成别的课程。
龙翔表示自己会帮忙跟导师沟通,随即又把话题转开,保持聚会气氛的活跃。
“陈贵良,你怎么不加入五四社?我们社长知道我是元培班的,还专门提起你,让我来劝你入社。”江毓秀问。
陈贵良道:“你们社长认识我?”
江毓秀说:“五四社写诗的特别多,写古诗词的也不少。你那首瀛海行,五四社的很多成员都知道。”
北大的五四文学社历史悠久,以诗歌创作为核心,海子就是五四社的成员。
甚至可以说,朦胧诗运动就是五四社推动的。
但诗歌的黄金年代早已过去,虽然五四社的成员越来越多,但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
陈贵良道:“我开公司呢,没那个时间啊。”
“太可惜了,你古诗写得那么好,”江毓秀还没有放弃,“我们社长说,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入社。明年春天的未名诗会,也希望你能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