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等了片刻后,指了指那些方才出言反对使用标点符号的人。
朱善便将之递给了边上的人。
这人结过看了看后,很快神色同样显得有些异样。
然后又递给了其余人。
这让越来越多的人,心里面都极其的好奇。
在止不住的想,皇帝在这纸上面写的到底是什么?
看起来很是不一般的样子。
就连宋濂也同样心中好奇
“既然都看了,那就由你来说说,咱写的这对联该怎么读吧。”
朱元璋指指朱善。
宋濂,还有在场的另外一些人,闻言不由的微愣了一下。
不是这什么叫做所有的人都看了?
他们这些人还没看呢!
“陛下,您写的这幅对联,上联为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下联为喂猪长成象,老鼠都死光。
横批为:人多,病少,财富。”
“还有没有别的意思?”
朱元璋望着朱善询问。
朱善闻言,神色显得有些异样。
“陛下,这当然还能读出另外一层意思。
不过不过这不是什么好意思。
谁家也不会张贴这种对联。
所以臣便不说了。”
朱元璋道:“你不说,咱来说。”
朱元璋让人把那张,他亲自写的纸拿了过来。
提笔笔在上面点了几点,而后面向众人显示。
众人再去读,同样的字,全然变了一个意思。
“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喂猪长成象老鼠,都死光,
人多病,少财富。”
“看到了没有?这就是咱说的用标点的必要性。
同样的一段话,断在不同的地方,所能表达的意思便是不同。
甚至于是截然相反。
就比如这既可以组成寓意的很好的一幅对子。
同时又能变成恶毒的诅咒。
不同的人看,就能理解出不同的意思。
一段话都如此,那么儒家经典,还有平日里的书信往来这些,会不会也容易被人误解?
把原本的好意,给曲解成别的意思,从而引发非常不必要的误会?
在这个时候,是不是就能体现出这标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