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糟的东西,都被狗日的皇帝拿来发工资了啊!
那他妈是我的钱啊!
不嘻嘻啊!
裴元作为一个有着后世视角的人,当然能更开放的看待这个问题。
明朝在通过朝贡获利的同时,历代皇帝也在不屈不挠的想要造船走出去,那种对朝贡的限制与其说是想减少损失,不如说是为了保护那些本可以垄断的市场。
可惜,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说起来,这次日本使团的争贡,也深刻的揭示了日本内部的矛盾。
争贡事件,大明国内记录了一次,就是有名的嘉靖二年的宁波争贡。
但是结合日本国内的记载,其实争贡发生了两次。
一次是在日本国内争贡,就是这次正德七年的入明争贡。
一次是在宁波争贡,把日本国内的矛盾摆到了大明的明面上,就是嘉靖二年那次。
按照大明天子对日本十年一贡的命令,这两次争贡事件,其实跨度达到了三十年。
明朝的记载不甚详细,自然也就很难发现这里面的巨大机遇,也没有意识到大明帝国和日本微不足道的两次贸易,会引发了日本天翻地覆的变化。
之前说到了,和大明的贸易,是日本国内永乐通宝输入的重要财富口径。
最开始,这个财富口径,一直掌握在足利幕府将军手中。
足利义满向大明朝贡,得到了大量永乐通宝的赏赐后,立刻就动了心思。
制霸日本不如搞金融啊。
——我要炒币!
日本当时流通的货币主要是已经用了数百年的宋钱,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日本本地的自铸铜钱,以及小规模流入的洪武通宝。
于是,为了把这些大明钱币炒高,足利将军家族用了数代人的努力,推广手中的永乐通宝。
足利将军首先以政令的形式,强行要求各地诸侯不得拒绝永乐钱。
随后又发布撰钱令,宣布永乐通宝和宣德通宝可以用来缴纳段钱和年贡,其他的宋钱、日本钱作废,不允许再被使用。
足利将军势败之后,接过了朝贡贸易的大内氏和细川氏也发现了这个财富口径的好处。
他们也一致认为
制霸日本不如搞金融啊!
我们也要炒币!
两家联手向大明朝贡,换取大量的永乐通宝,随后继续在日本国内炒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