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想让裴元展开讲讲。
就听裴元又问道,“对了,杨一清怎么会和你说起这个?”
李士实道,“他虽然想提拔金献民,但是那金献民除了是在刘瑾乱政期间被贬斥的,其他没有任何功绩可言。而且天津就在朝廷眼皮子底下,那件事冤枉不了他的。”
“所以杨一清就打算让他先回都察院过渡一下。”
“你也知道,从地方上回京不容易,但是按察使司回都察院,那就是回娘家,阻力要小很多。”
“他有杨一清做后台,在都察院随便弹劾几个人,别人也不敢说什么,到时候刷刷名望,就可以把现在的刑部侍郎踢掉了。”
裴元不由再次感叹了,这大明的政治大环境,也太特么离谱了。
他直接问道,“你们打算给金献民什么位置?”
李士实是都察院一把手,杨一清又是管人事工作的一把手,两人之前那次碰头,基本上就有最终答案了。
李士实说道,“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裴元意外的瞧了李士实一眼,“杨一清挺下血本啊,他花钱了吧?”
李士实倒也挺实在的,“我们这种人,谈钱就没意思了,别的事情。”
别看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是正四品,山东按察使是正三品,但是金献民这着实的是高升了。
因为别忘了,金献民从都察院出去当官的时候,是飞升过一次的。
当时直接就从正七品的监察御史,飞升了正四品的山东按察副使,署理天津兵备。
要是这个bug能卡,官员在都察院进进出出的,很快就能把号刷满级。
听到这件事是杨一清极力推动的,裴元犹豫了下,问道,“那你们打算让谁接任?”
李士实答道,“现任的一位山东按察副使,叫做吴学。”
裴元想了想,没听过。
没听过,也就意味着未知和不可测。
于是,裴元十分坚定的说道,“这件事绝无可能,山东的老百姓是不会答应的!”
裴元脑海中闪过了苏州百姓们踊跃的身影。
又补充了一句,“谁都别想夺走山东的金青天。”
李士实想了想,没吭声。
如果裴元想和杨一清在金献民的事情上掰掰腕子,他还是很乐意看这一场大戏的。
两人本就是吃着饭闲话,转而又聊到了山东左布政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