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即放声大笑道:“小哥莫不是在诓骗我等?我手底下最熟练的纺纱娘,一日最多能纺八两纱线,这铁疙瘩难不成还能一日纺出几十斤?”
周围的百姓也纷纷议论起来,显然对这番话难以置信。
纺纱这营生,家家户户多少都有些了解,女子们坐在纺车旁,手指翻飞一整天,腰酸背痛也出不了多少活计。
要说机器能快上几十倍,简直是闻所未闻。
格物苑学员却不恼,只是示意助手将准备好的棉花搬上来。
“是否诓骗,一试便知。”他亲自上前,将一小捧棉花塞进纺纱机的进料口,然后摇动侧边的曲柄。
齿轮转动的咔嗒声中,细密的纱线如同流水般从机器另一端涌出,转眼便绕满了纱锭。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原本蓬松的棉花就变成了三斤重的纱线,而且粗细均匀,远胜人工纺出的成品。
“这这怎么可能!”方才质疑的商人惊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他快步上前,伸手抚摸着纱线,触感细腻光滑,竟是上等的品质。
要知道,即便是他作坊里最顶尖的纺纱娘,一天也未必能纺出这般好的纱线,更别说如此惊人的速度了。
周围的百姓更是炸开了锅,惊呼声此起彼伏。
“我的娘哎,这得省多少力气!”
“有了这物件,还愁没衣裳穿?”
“皇孙殿下真是神了!”
大儒们的脸色比之前看到蒸汽机时还要难看。
他们原本以为纺纱机不过是哗众取宠的小玩意儿,却没料到竟有如此颠覆性的效用。
尤其是那位主张“君子不器”的老儒,手指死死攥着胡须,指节都泛了白。
他毕生钻研周礼,坚信手工技艺乃是“雕虫小技”此刻却被一台机器打得哑口无言。
格物苑学员的声音响彻会场:“诸位请看,这纺纱机一日可纺纱三百斤,抵得上百名纺纱娘的工作量!如今草原平定,无数羊毛即将运抵中原,有了这纺纱机,不出三年,大明百姓皆可身着暖衣,再无冻馁之虞!”
“好!”百姓们的欢呼声响彻云霄,不少人甚至朝着皇孙殿下的方向叩拜起来。
他们不在乎什么天道人道,只知道这铁疙瘩能让家人穿上厚实的衣裳,能让孩子不再受冻。
就在此时,人群中突然挤出几个身着绸缎的中年男子,为首之人对着格物苑学员深揖一礼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十四桥 作品《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第三百一十四章 局势一面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