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荀彧除了精准预判袁绍阵营人物的缺点外,
甚至还预料到了许攸可能会因为贪财,而被与他党争的人借题发作。
到时候许攸必然会叛变。
光这件事,荀彧就已经配得上王佐之才四字了。
“不错,吾与袁绍自幼相识,深知他为人。”
曹操这个袁绍发小对袁绍最有发言权,“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
“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
“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
“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郭嘉也在侧说道:
“袁本初虽有恩于民夷,然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
“智并不能济大事,不足为虑。”
整个曹营,包括荀彧、郭嘉、曹操本人在内,都将袁绍及他手下之人给贬低了一个遍。
难道他们真的如此轻视袁绍吗?
当然不是,
恰恰是因为袁绍过于强大,才不得不将之贬低,以提振自家军民的士气。
这是一种舆论宣传手法,极为重要。
因为如果连最高领导都未战先怯的话,那底下将士就不用打了,直接投了就行了。
就跟打仗喜欢故意夸大自身军队人数是一个道理。
像沮授开战之前,不断吹捧河南实力,张口就说河南是“义兵”。
这对袁绍而言,不单是面子上不好看,更容易扰乱底层士兵的军心。
河南势弱,曹刘二人自然是希望大家能够抱着必胜的心态,来迎接袁绍陈兵南下。
故而,当荀彧、郭嘉发完言之后。
这边刘营文臣代表,李翊亦出面象征性说了两句。
“夫袁绍据燕、赵之地,有并天下之心,然智不能济。”
“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
“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
“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
“我河南之地只要同心合力,袁军以蚁聚之兵,乌合之众,又如何能敌得过我河南精猛虎壮之士?”
“愿诸公勿疑,此战必胜,可速发兵北上拒敌!”
李翊不想再多做讨论,直接劝曹刘开始发兵,干就完了。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落花时节不见君 作品《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第181章 曹刘共举河南谋主,李翊获先斩后奏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