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反其道。”
“伏惟大王,容臣以清白谢天下。”
“建安十三年春,臣翊顿首。”
刘备得李翊谏书,大喜过望。
于刘备而言,
李氏被削弱,国家实力得到增强,李翊本人也能得到清白。
可谓一举三得。
唯一不变的,是刘备与李翊之间的情谊。
公是公,私是私。
刘备与李翊之间,早已经公私分明,拎得清轻重了。
仅在三日后,
李翊便搞了一个公开的“审计大会”。
邀请包括刘备在内的,一众徐州官员,都来查看河北度支。
将商队账簿与府库账目并呈。
然后又特设了“开府日”,许百姓观相府用度。
公开透明,于心无亏。
然后依照诺言,将部分商股捐献出来,合计值八千万钱。
其所费多用来购买边军战马、器械,屯田修河渠等利国利民的之事。
一时间,河北哗然。
凡有耳闻者,无不称颂李翊之德。
(后汉书记载:昭武会翊于渤海,共校河北钱谷。
翊尽启商舻簿册,与府库籍并陈几案,纵庶民观能相府支用。
河北父老感其清正,竞输赀财以助边军、活流民、浚漕渠。
是岁,河北诸豪敛迹,而边饷得充,饥者得食,潦者得溉。
翊既全清白之誉,昭武亦收强干弱枝之效。
史臣曰:‘以商道佐王业,开府库示天下,古之良弼不过如是。然非昭武推诚,翊竭忠,岂能成此公私两全之美耶?)
(后裴松之引注云:时人论此,谓翊智类管仲而德近萧何。
然观昭武与翊书‘吾辈鱼水,岂在簿牍间’语,知其肝胆相照,非寻常君臣可比。
每读于此,莫不怆然泪下。)
李翊此举,妙就妙在既化解了猜忌,又保全了实力。
将经济优势转化为了道德优势。
如果只是直接捐钱出来,还未必有如此效果。
但经过这场波折后,反而使得人们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
既愤怒又同情,于是民间自发改编原来的歌谣,唱道:
“甄家绢,糜家盐。”
“李相串作太平年。”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落花时节不见君 作品《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第297章 吾辈鱼水,岂在簿牍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