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根本不了解,因此带有神化思想的巫术开始出现,。
这个石刻很明显就是当时太阳崇拜的巫术活动遗迹之一。远古人类敲凿击刻下部落首领或者巫师带着崇拜向太阳祈祷的图形,从石刻的光滑程度来看,可能它本身被立起来以后,就成了远古人类顶礼摩挲的对象,太阳神在人间的代言。。。
这个雕像的造型非常独特,人脸成倒水滴型,人身颀长,宽肩细腰,身体造型让周至看到了一些三星堆青铜人像的影子。
不过这位太阳神到底属于上古哪一位神灵,大家目前也众说纷纭。高馆长介绍道。
那也是,周至现在也不敢武断:中国古代的太阳神老多了,要是考虑到地域因数,这火神也得加进去。
对,中国古代的太阳神,最出名的就是羲和了。高馆长说道:羲和是位女神,和帝俊一起生了十个太阳,在尧典当中成了发明时历的人,属于天文官,大羿、太昊、少昊、伯益等,都是她的后裔。
如果将传说化作部落文化的话,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
,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说的就是方馆长刚刚说的这件事儿。周至跟小伙伴们解释:而山海经大荒东经曰:‘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儒帝颛顼,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生甘渊,甘水出焉";晋代郭璞为此作注说:‘此经甘渊,实即大荒南经羲和裕日之甘渊"。
现在我们已知少昊是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中期的部落名称,尽管羲和与少昊的先后顺序无考,但根据山海经,少昊之国与羲和之国在地理上一致是无疑的。
那个地方现在就叫日照,有尧王城遗址,太阳崇拜产生在那里,和地理位置,典籍记载,都是相合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位神灵,叫日主,先秦时期的齐地八神中的第七位,史记封禅书里说‘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最居齐东北隅,以迎日出云;
周至点头:根据禹贡成书时的地理知识和九州的概念,当时那一带都属于青州,胶莱平原尚为海洋或沼泽之地,山东丘陵为海岛,日照地区当时位于华夏的最东端,是最早迎接到太阳的地方,太阳崇拜在这里产生自有地理上的道理。
可是这些都是北方体系,周至抠着下巴看着神像:这个石像的形状可太独特了,虽然大汶口文化也有象征着太阳崇拜的八芒星图案,但是和这个石刻人像头上的二十三芒太阳形象完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