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大兴土木,像李弘死后,他给李弘修建恭陵,史载:‘初,将营筑恭陵,功费钜亿,万姓厌役,呼嗟满道,遂乱投砖瓦而散。’
“其泰山封禅后,受武媚撺掇,还想遍封五岳,监察御史里行李善感劝谏李治:‘数年已来,菽粟不稔,饿殍相望,四夷交侵,兵车岁驾;陛下宜恭默思道以禳灾谴,乃更广营宫室,劳役不休,天下莫不失望。’”
“然而,李治听了却不纳。史称李治‘前贤为,后愚废’,相当准确!”
“李治并非一个愚笨的皇帝,其知晓如何能将国家治好,但要看他是否愿意。李治在位时,已给大唐留下了不少问题,并非武媚称帝后才有,但有些人将问题全给扣在了武媚头上。”
“像大唐疆土缩减,李治时便已显现,在武媚时变得更严重,武媚没能阻止确实有过,但不能说问题全在武媚,李治清白无过。”
“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当晚,李治驾崩于贞观殿,年五十六,群臣上谥号曰天皇大帝,庙号高宗,后世又称唐高宗李治。”
“李治去世后,其子李显即位,但李显即位才五十五天,便被武媚给废去,因为李显重用他的皇后韦后亲戚,甚至还放言说可以把天下都交给韦后之父。”
冯去疾道:“此会否是李显有意为之?其虽即帝位,然一应大权皆在武媚之手,军国大事皆由武媚决断,他担忧武媚会害他性命,才以此法保命!”
李念笑道:“从后来之事看,非李显有意为之,而是他真这般在想,当是其在成长时受武媚影响太深。”
武媚很有可能故意将李显、李旦培养成她想要的样子,让他们恐惧害怕自己这个母亲,才方便于她操控。
“不过,李显这番作为也许还真救了他性命。武媚得知此事后大怒,废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显弟李旦为帝。武媚也是在那时临朝称制,决断一切政事。”
“李旦为帝后,不仅没任何权力,连在皇宫中自由行走也不能,皆被武媚严格限制。英国公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媚,宰相裴炎趁机请武媚还政李旦,裴炎被武媚以谋反罪名斩首,徐敬业也因兵败被杀。”
又是谋反罪,还是因为让武媚将政权还给皇帝而被定的谋反,这武媚就没有新的套路?
“徐敬业是李勣之孙,李勣本并不姓‘李’,而姓‘徐’,是唐高祖李渊念其功绩,特赐姓为‘李’。”
“因此,徐敬业起兵时还是李敬业,但他兵败后,被武媚剥夺了赐姓和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