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徐敬业起兵时,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还曾位他作为李敬业讨武曌檄,后世又称讨武曌檄,此文名传千古。”
李念当即将这篇千古檄文念诵了一遍。
虽唐时的文章和此时的文章有所差别,且文中用了许多这时并不存在的典故,但文中所含之意、所蕴之气,始皇等能感受得到。
听罢,始皇赞道:“真乃雄文,字字珠玑,有如贯珠,虽用典故,却不枯乏难解,反而事昭理辨,便是寻常之人,亦能听懂,气盛辞断,正气凛然,言武媚乃亡国之根,道伐武之必!”
始皇帝又道:“这武曌也是武媚之名?”
李念道:“是,本没有这个‘曌’字,是有人为奉承武媚而造,其上为‘日月’,下为‘空’,意为‘日月当空,永放光明’,武媚极喜此字,便用来作为她的名。”
“从以此字为名,也能看出武媚巨大的野心,垂拱二年正月,武媚下诏要还政于李旦。”
蒙恬哼了一声:“这武媚野心如此之大,怎可能轻易还政给李旦,无非是在试探,倘若李旦真敢接受,不日恐遭横祸,也许又要以谋反论罪”
说到这里,蒙恬面露讥讽:“若真发生此事,那会成为天下最可笑的笑谈:李旦身为皇帝,想要谋反?”
陛下何故造反?
李念也笑道:“蒙将军所言不错,李旦也知道这点,他若真不懂事接受了武媚还政,武媚恐怕就要用另一种方式让他懂事。”
“李旦数次上表,极力推辞,请武媚继续临朝。武媚‘勉为其难’接受了李旦之请,依旧临朝称制,把持朝政。”
“其实,武媚若只甘心当一摄政太后,不迈出那步,她所要遭受的阻碍会小很多,在历史上的名声也会好不上。”
“然而,武媚心高气傲、野心极大,想做千古来第一位女帝!”
武媚不称帝,不改唐为周,大唐宗室和群臣也许还能捏着鼻子认下来,毕竟她没戳破底线,天下还是李唐天下,大不了忍到她死。
可她偏不,害了很多人,也害了大唐!
“垂拱四年,雍州人唐同泰向武媚献上了一块据称是从洛水中得到的白石,上刻‘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字,但这块白石实则出自武媚之侄武承嗣之手,唐同泰也是受他指使献石。”
“武媚得此石后大喜,命此石为‘宝图’,在五月时,又下诏要亲自前往洛水祭拜,并加尊号圣母神皇。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