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旦面前进谗,以这谶纬之说使李旦对李隆基心生猜忌,从而使父子隔阂?”
王贲接话道:“但太平公主没想到李旦的做法时,既然天现异象,想让李隆基为天子,他何不顺承天意,主动禅位?”
太平公主属实没料到她这位兄长会愿意放下帝王之权。
这剧本不对,皇兄,我是想让你忌惮李隆基的,不是想让你禅位给李隆基那小子的。
李念笑道:“李旦当时听到那术士的话时,只怕想的是‘一言为定’,正好趁这个机会直接禅位,省得再看妹妹和儿子斗来斗去。”
“太平公主和其党羽听到李旦要禅位,当时便急了,李旦在位其实对他们更有利,可李旦禅位给李隆基,他们便将陷入劣势。”
“身为皇帝的李旦才是太平公主最大的依仗,可现在这个靠山要走,还要将她的对头给搬上皇位,她要面对的不是皇太子李隆基,而是大唐皇帝李隆基。”
“且李旦为皇帝,李旦还能调和她和李隆基的矛盾,让二人彼此间有缓和余地,李旦禅位一去,她和李隆基将开启生死争斗,既分高下,也决生死。”
李念道:“所以出现了颇为有趣的一幕,在李旦宣布要禅位给李隆基后,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力谏,以为不可。”
没想到她老哥李旦居然这么“实诚”,太平公主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但李旦心意已决,坚定地要禅位给李隆基。李隆基即位后,太平公主野心未灭,仍想争一争皇位,据某些史书记载,似是太平公主党羽更多,实力更强,李隆基情势更危。”
“可在先天二年七月,实力更强的太平公主却不堪一击,被李隆基一举击溃,其麾下迅速被捕被杀,太平公主逃到山里的寺庙,事发三天后出寺,被李隆基下诏赐死于家中。”
蒙恬道:“李旦此时可还在世,其未曾为太平公主向李隆基求情?”
李念道:“李旦当然还在世,他也得知了此次政变,但他如何能劝?妹妹和儿子已成水火之势,必有一死,且李隆基那时已势成,他也不能强令。”
“太平公主死后,李旦也正式归政于李隆基,他退居百福殿,颐养天年,成为一名真正的太上皇。大唐也在此时正式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名为‘开元’!”
“诗圣杜甫曾在他的诗忆昔中写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