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上分析,当年主张放弃安南、漠南、大宁都司、西域等地的官员,现在都是大虞的罪人。
或许当时也存在各种困难,但对比现在来说,还是要好上太多。
很多时候,咬牙坚持一下,事情也就过去了。
如果不是大虞的战略收缩,也不会有鬼方一族的发展壮大,更不会有鞑靼和瓦剌的崛起。
为了节省每年一百多万两的军费开销,搞得现在每年要多拿出近千万两白银,用于九边防务。
花钱也就罢了,最坑的是钱花了,也未必安稳。
北虏打进来了一次,就有可能打进来第二次。
上一次南下北虏最大的收获,不是劫掠了多少财富,而是打破了草原民族对大虞朝廷的畏惧。
即便是有济南大捷,那也只是略微挽尊,输了终归是输了。
倘若再来一次,四方藩国对大虞的敬畏,将荡然无存。
站在全局上考虑,出兵覆灭安南国,也是挽救大虞霸主地位的一种手段。
此战震慑了南亚地区各方势力,未来数十年内,一众藩国都会规规矩矩派人去京师朝贡。
短期内立竿见影的好处,就是对外贸易,将变得更加顺畅。
搁在以往的时候,大虞朝廷才不会在乎海外贸易。
可是现在情况不一样,海外贸易每年能够带来巨额的关税收益。
不需要海商游说,利益相关的衙门,就会自发维护贸易线。
再想诞生垄断海洋贸易的巨寇,已经不可能了。
只要露出一点苗头,朝廷就会出兵围剿。
从目前的征收情况来看,进出口关税收益,有望在未来三年内赶上盐税。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关税很快就会提升到和盐税并重的地位。
沿海士绅反对也没用,在朝堂上他们占据不了主导地位。
为了大局考虑,皇帝和一众内陆行省出身的官员,都会支持征收关税。
大虞官僚集团的整体虽然烂了,但朝堂上从不缺乏有识之士。
有这些人的推动,接下来朝廷大概率会加强水师力量。
唯一的问题在于,户部的钱是否够分。
李牧计算过,东南八省税改之后,朝廷财政收入确实大涨,可花钱的地方同样多。
湖广的税收,要协饷蜀地平乱。
两广的税收,全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