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牧面不改色的说道。
釜底抽薪之计,确实狠辣了一点,但架不住有效。
主力外出,留守的老弱,根本不是虞军骑兵的对手。
抢先掐死了北虏的年轻一代,缺乏后备力量补充,北虏死一个就少一个。
纵使他们再怎么能打,折腾几次之后,也会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
如果一切顺利,一战就能打出未来数十年的和平,整个永宁一朝都无需为北疆边患操心。
“既然有了对策,夫君直接上折子就上,想来您的意见陛下会重视的。
为何还愁眉不展?”
景雅晴好奇的问道。
作为大虞第一名将,李牧在军事上的话语权,还是非常重的。
加上勋贵系执掌朝政,他提出的作战计划,很有可能被确定为最终战略。
“正是因为陛下会重视,为夫才不能上这份折子。
以陛下多疑的性子,收到为夫的奏折之后,必定会拿出来朝议。
百官都知道了,那么北虏也知道了。
一份提前暴露的战略,想要获得成功,对执行力要求非常高。
我不觉得朝中诸公中,谁有这份执行力。
哪怕陛下严格按我的计划执行,也需要有人去执行。
在北虏有准备的情况下,前线将领如果不能随机应变,那就是在送人头。
按照我朝的惯例,因为执行问题导致战略失败,最后背锅的大概率还是提出者。”
李牧一脸无奈的说道。
不光不能给皇帝上折子,甚至连给自家叔父、岳父出主意都不行。
人性是复杂的。
人家没开口询问,你就跑去送上作战方案,不仅无法讨到人情,反而会讨人嫌。
没人喜欢被人指手画脚,哪怕是自家人也不行。
本质上李牧的作战计划,并没有什么新意,想要成功重点在于执行上。
他能够想到,其他人一样可以。
“夫君现在的身份,确实不适合插手。
陛下有那么多文臣武将辅佐,想来这次御驾亲征,也是做了万全准备。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我们偏居一方,何必多想呢!”
景雅晴笑着说道。
安南都护府的发展顺利,给了汉水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