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独善其身的底气。
纵使北疆大败,天下局势再起纷争,侯府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某种意义上来说,天下局势越乱,都护府发展越快。
渡过了前期的困难阶段,现在走上了自我造血的路线。
早期移民过来的百姓,正在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力军。
一片片良田被开垦出来,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
看似不起眼的都护府,实际上已经建立了工业全产业链。
从轻工业到重工业,全部自成体系。
在很多领域,技术都达到了当代的顶尖水平。
当然,能够这么迅速的建立产业链,除了前朝留下的基础外,主要靠挖大虞的墙角。
以造船业为例,都护府的几大造船厂,全部都是朝廷一纸政令搬迁过来的。
采矿冶炼的核心工匠,也大都是从工部“借的”。
李牧做的,主要是向工匠们提需求。
具体的技术革新,还是这些人在摸索。
能够取得成功,更多还是钱粮给的足。
过惯了苦日子的工匠,唯恐丢掉现在的好差事,干活很是卖力。
其中的佼佼者,甚至跨越了官员行列。
尽管这些技术官员,还是干着之前的活,但政治地位切切实实提高了。
“夫人说的对,北疆之事同我们关系不大。
有这功夫闲操心,不如先把旧港宣慰司收回来。”
李牧点了点头说道。
忧国忧民可以有,但不能因此丧失理智。
到了他这位置上,身后已经绑定了无数个家庭,牵扯到上千万人的命运。
做出的每一个决策,都必须要慎重。
向南洋地区扩张,也要讲究技巧。
盲目出兵,只会招来各方的联合抵抗。
军事上问题不大,可南洋地区牵扯到了对外贸易。
现在关税已经是都护府,乃至大虞朝的重要财政收入,必须要算经济账。
收复失地,无疑是最佳介入点。
苏丹国敢冒犯天威,占据旧港宣慰司,已经有了取死之道。
尽管当年出兵抢占旧港宣慰司的是满者伯夷国,可苏丹国既然继承了他们的遗产,那就要承担相应的政治后果。
没有第一时间,把旧港宣慰司送过来,那就是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