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主战的南方各省官员,一边是主和的北方官员和勋贵系。
从阵容上看,双方算是旗鼓相当。
按照这种争吵法,估摸着吵到明年这个时候,朝廷也无法做出决策。
“大家的意思,老夫明白了。
北方的情况,确实不适合长期支撑战争。
不过北虏的胃口一直都很大,想要结束战争,朝廷势必要做出重大让步。
此事,不好办啊!”
姜书翰语重心长的说道。
从党派利益出发,他应该支持南方派,但作为首辅必须从全局考虑问题。
北方百业凋零是现实问题,再拖下去大军的粮草供应,将出现重大问题。
倘若北疆再次遭遇大败,那么京师就危险了。
北虏没敢全力进攻,那是之前右路军拼死一战,给大虞争取到的生机。
“运河既然被堵住了,那就改走海路运输。
风险是大了点儿,但现在也是迫不得已。
难民问题看似棘手,那是针对京师而言的。
汉水侯那边缺人,运粮船队回返的时候,把这些难民带过去,正好一举两得。
一增一减之后,京中压力必定大减。”
吏部尚书祝鸿轩一脸淡定的说道。
作为勋贵系的核心人物,加强李牧的势力,一定程度上也是在资敌。
别的时间点,他肯定不会资敌。
现在情况特殊,他们需要靠政治施压,逼勋贵系在南方驻军问题上做出妥协。
提出向安南输送移民,既是为了减轻朝廷的压力,也是在向李牧示好。
其他将领打不过北虏,不代表大虞第一名将也不行。
倘若李牧对朝中局势不满,打着勤王的旗号北上,那就麻烦大了。
勋贵系这帮老头子,在军中的威望,远不及李牧。
前线多是李牧的旧部,能够轻松接管指挥权。
到时候手握数十万大军,将北虏赶出长城,携大胜之威入朝,谁也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