璋几乎杀光了所有能征善战、富有经验的顶级将帅。
这就导致朱允炆登基后,面对燕王朱棣的叛乱,中央朝廷竟然无经验丰富的老将可用。
无奈之下,朱允炆只能启用擅长防守的老将耿炳文和只会纸上谈兵的李景隆,结果一败涂地,江山易主。
诚然,这其中也有朱允炆自己的问题。
但如果开国时期的一些名将尚存,燕王的胜算将极其渺茫。
朱元璋的屠杀,可谓是亲手给自己孙子挖好了坟墓。
朱棣继位后,朱元璋精心设计、引以为傲的九边防线,藩王防御体系彻底崩溃。
虽然成祖五征漠北,但他死后,北方防线也开始逐渐衰弱式微。
而且,被屠戮一空的不只是武将,还有大量文官精英。
这种大规模的清洗导致官员人人自危,扼杀了政治活力,严重打击了官僚队伍的自信和主动性。
再加上“廷杖”、“锦衣卫”等酷刑和特务统治手段制度化、常态化,极大地羞辱和践踏了士大夫的尊严。
这使得明朝的君臣关系从宋代的“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在很大程度上转变成了主仆关系。
有句话说得好,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你老朱家做得初一,那我文官集团自然也做得十五。
自此,君臣敌视,离心离德。
大明的例子殷鉴不远,江瀚自然要竭力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不过,眼下谈这些还有些为时尚早,手下的将帅们也都他一手带出来的,暂时不需要担心这种情况发生。
现在兴建忠烈祠,不仅仅是为了兑现承诺,更是要向全军上下做出承诺:
凡是有功之人,绝不会被遗忘。
十月中旬,城西的忠烈祠改建完毕。
十六日,江瀚带着城中的文武官员以及中军的部分将官士卒,浩浩荡荡来到祠堂前。
此时的祠堂宽敞肃穆,但却显得空空荡荡,其中还未供奉任何牌位。
江瀚今日前来,并非为了祭祀,而是要亲自为阵亡将士点名立牌。
国家大事,唯祀与戎,此类活动他必须亲自参与,不容有丝毫马虎。
随军的文书们抬来了好几个沉重的大木箱,整齐地摆放在祠堂中间的空地上。
箱子里装着的,是数千阵亡将士生前佩戴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爱啃鸡翅 作品《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第275章 立祠堂汉王奠忠魂,书牌位遗孤继血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