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腰牌。
按照明代军中的规矩,每个士兵在入伍后都会配发一枚腰牌,上面刻录着姓名、年龄、体貌特征、籍贯以及所属部队番号。
既是身份证明,也是阵亡后辨认遗骸、记录功过的凭证。
巳时正刻,阳光透过高窗洒入祠堂,立牌仪式正式开始。
祠堂内,左侧以李自成、邵勇、李老歪、黑子等一众武将为首,右侧则以赵胜、李兴怀、王承弼等文官为首,所有人皆神情肃穆,鸦雀无声。
礼官自人群中出列,掏出一卷明黄色的绸缎卷轴,诵读祭文:
维王八年,岁在乙亥,十月孟冬,朔越庚申。
谨以清酌庶馐,致祭于忠烈祠前,告慰我阵亡将士英灵。
汉王曰:
呜呼哀哉!
寰宇崩摧,豺狼当道;生灵倒悬,烽烟四起。
尔等皆起于陇亩之间,本为良善之民,忠勇之士;奈何饥寒迫体,苛政如虎,不得已而提三尺剑,随孤兴义军,举义旗,救黎元于水火。
自陕豫而至川蜀,转战千里,血沃山河。
延安鼓勇,黄河摧锋,银川浴血,历历在目。
众将怀忠勇之志,秉壮烈之气,冒白刃,蹈矢石,前仆后继,视死如归!
或殒身于王事,或负创而殁阵,碧血丹心,永耀天地!
今日巴蜀初定,皆赖尔等以血肉铺就之功,风悲故垒,露泣荒坟,皆吾同胞、吾同袍也。
孤每念及此,未尝不椎心泣血,痛彻肝肠!
今特建此祠,受万民敬仰,享后世血食。
尔后之嗣,孤使继之,英灵不远,伏惟尚飨。
诵读完祭文后,在众人注视下,赵胜上前一步,从第一个木箱中郑重取出一枚磨损严重的腰牌,深吸一口气,高声念道:
“徐云山!陕西米脂人!年十有九!特征:浓眉、面黄、左耳残缺!”
“所属原前营左哨,哨官李老歪麾下,二队前锋!”
赵胜念完后,一旁负责核验档案的随军文书立刻翻开手中的册籍,很快找到对应记录,朗声补充道:
“徐云山,战殁于崇祯三年冬,攻打庆藩王庄一役!”
端坐于主位的江瀚听完,提起朱笔,在一块空白的柏木牌位上,一笔一划,极其认真地写下
“徐云山之位——陕西米脂人——年十九”几个大字。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爱啃鸡翅 作品《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第275章 立祠堂汉王奠忠魂,书牌位遗孤继血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