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温和的语气,紧张的情绪稍稍放缓。
他努力站直身体,抱拳作揖,口齿清晰地回道:
“回大王话,小子姓范,名乐安,刚满八岁。”
“家父取‘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君子安乐’之意。”
“家中家中本在郫县一带,去岁遭了兵灾,又逢水祸,父母不幸亡故。”
“小子一路逃难至成都,不幸被城中恶人所掳,幸得大王天兵破城,方才解脱。”
范乐安言语间虽然带童音,却条理清晰,遣词造句也能看出一丝受过启蒙教育的痕迹。
江瀚听罢,眼中掠过一丝赞赏:
“没想到你竟还读过书,难得。”
“今天叫你们来,是有一桩好事交代。”
“我麾下有许多将士,为国捐躯,战死沙场,但却膝下无子,香火难继。”
“今天特意找你们这些无家可归的孩子来,就是想让你们继承他们的姓氏,为他们传递香火。”
“如果你点头同意,以后每月官府会按时发放抚恤银米,生活不愁。”
“除此之外,本王还会送你们入学读书,也可以习练武艺。”
“将来学有所成,通过考试后,可入朝为官,也可子承父业,上阵杀敌,光耀门楣。”
“如果不是读书习武的材料,等你们成年后,本王也会分给你们田产房屋,回去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农户,从此安居乐业。”
“你可愿意?”
范乐安听完,一双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还有这等好事?
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连忙用力点头,声音颤抖:
“愿意!小子愿意!”
“谢大王天恩!”
江瀚欣慰地点点头,将刚刚写好的“徐云山”的牌位,郑重地递到范乐安手中。
他看着范乐安,沉声道:
“好!从今天起,这便是你父亲的牌位了,切记好生保管,不可有遗失损坏!”
“从今往后,你便改姓徐,名叫徐乐安。”
“四时八节,香火祭祀,不可懈怠,让你爹在九泉之下,也能享后人血食。”
“你可记清楚了?”
徐乐安双手颤抖着,将那块沉甸甸的牌位紧紧抱在怀里,重重地点头:
“小子记住了!绝不敢忘!”
江瀚见状,随即示意一旁的礼官上前,将早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爱啃鸡翅 作品《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第275章 立祠堂汉王奠忠魂,书牌位遗孤继血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