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还是会失败。
毕竟,实验时需要打仗,需要冲锋陷阵的不是教员,也不是教务的人,而是过来接受培训的战士。
陈默看完资料,他觉得有必要去跟罗主任说说相关的问题。
倒不是怕罗耀武想不到这点,人家师级参谋长出身,对基层的事情,恐怕没人比他更清楚。
但人家清楚是人家的事。
自己去提就是自己的功啊。
但也不着急,现在车上人多,陈默打算到了基地之后再谈谈这事。
看着窗外车辆还在半路上行驶,他拆开一部分课题,认真观看了一下。
装甲与通讯的课题,没什么意外,大多都是围绕库尔斯会战时,汉斯国装甲部队携行补给,与突击结合方式的保障特点分析。
还有二战时,坦克大会战方面的种种特点分析。
除此之外,这个专业也没什么可学习的了。
毕竟,重装部队九十年代初才出现,本身接触也没多少年,自家没有像样的战役去进行研究。
可不得一直往前推,去研究以前国外的战役,用来补充自己的缺点。
昨天晚上,罗主任说会打仗的没几个,这话不是危言耸听。
确实没几个。
单单是眼光和经验方面,局限性就太大了,这还是处在第一次海湾战争,已经爆发的前提下。
若是没有爆发。
这种研究装甲作战的课题,怕是还要更加滞后,连军事学院的课题都在研究这些。
可想而知,装甲单位基层里面,有关步坦,炮坦,空坦动态以及静态作战协同的必修科目,有几个单位目前能做到?
不经历这些,那些装甲单位,充其量也只是装备重装的摩托化单位而已。
发挥不出装甲部队的威力。
事实上,世纪末这段时期,野战军的机械化程度大概在60%。
这只是装备方面的统计,并非应用。
若是只论应用的话,全军只有10个甲种集团军,才能做到有模有样的机械化,另外10个乙种集团军,充其量就只是摩托化。
没办法啊,大时代如此,国家闷头发展。
很多训练所用的油料,弹药,装备保障等等方面,就是差远了。
“都准备一下,马上下车了。”
陈默正看着手中的课题入迷时,大巴前方突然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砺军 作品《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第一百七十五章 出发,又一道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