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肉体磨难都是证道超凡入圣的必经之路,而她要做的就是为夫守节,贞烈成仙。
因其言论甚是奇特,外加苏州太仓王氏似乎有意为昙阳子打造出一个为夫守节的贞烈形象,为王家光耀门楣,使得昙阳子之名响彻江南。
今年年初,返乡的大明文坛领袖王士贞亲自拜访昙阳子,在听罢她的三教同源合一理论后,直接拜其为师,自称:昙阳弟子。
之后,万历五年进士,时任县令的大才子屠隆也拜访了昙阳子,称其拥有“吞气辟谷,隔空取物”的法术,他回家后直接将昙阳子的画像挂在卧室,每日焚香叩拜,称:师之法旨,如雷贯耳。
这番举动,使得诸多文人都去拜访昙阳子,且去者皆言:灵异不虚,真仙降世。
这使得昙阳子之名响彻江南文坛,崇拜她者甚多。
有文人称:昙阳子三教同源之理,可补程朱理学之偏。
有文人称:昙阳子苦行证道胜于儒家之修身齐家,是为仙人矣。
有文人称:昙阳子为夫守节,贞烈成仙,实为肉身菩萨。
沈念听罢这些言论后,无奈一笑,他两世为人,显然不相信这些怪力乱神的话语。
昙阳子之所以被江南文人捧得那么高,有没有通神之能,暂不可知。
但一定有另外两条原因。
其一,当下民间思想正值启蒙时期,很多文人信宗教而高于信朝廷,痴迷于求仙问道,非常厌恶程朱理学,而一个二十二岁的年轻女子有如此一番理论,他们自然是惊为天人,想借助她的灵异之举,令宗教势力凌驾于朝廷之上。
其二,昙阳子为夫守节,追求贞烈成仙的举动,合乎当下世情,且恰好打了张居正被夺情的脸,此举暗讽了张居正,告知世人:守节者可成仙,不守节者可能就要下地狱了。
张居正仇人甚多,此刻自然要力挺昙阳子而踩一踩张居正了。
京朝官们的反应与民间截然不同。
一众尊崇礼教的官员们认为昙阳子守节修道后的一番举动,是左道惑众,有伤风化。
王锡爵作为翰林学士,必须是儒家礼制的捍卫者,且还是站在最前方的捍卫者。
其女如此惑乱人心,他就是治家不严,就是有辱士风,不配再任翰林学士。
他被弹劾,完全在情理之中。
沈念微微皱眉。
月底,宗藩代表就要抵京,而负责与前者谈判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