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此言确是真话,根据记忆,他今世的生母姜雪莲,确实在原主年少时便督促读了孝经。
此话一出,景宁帝与泰顺帝脸上皆现满意之色。
泰顺帝心头更是如同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想起那个温婉清丽却早已模糊的身影——那是多年前曾与他在江宁有过一段情缘却红颜薄命的姜雪莲。
他心下不由悄然感叹:“雪莲,难得你将咱们的儿子教导得如此知书明理!如今易儿认祖归宗,位列皇子,你在九泉之下,想必也能安心含笑了罢”
这一阵感慨如云烟掠过,他迅速收敛心神,面色端凝起来,追问道:“哦?既如此,你读了这孝经,可有何感悟?不妨说与你皇祖父与朕听听。”
袁易略一沉吟,便依着孝经微言大义,结合自身处境,从容奏对:“儿臣愚见,孝经所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为人子者,孝为百行之首。儿臣既蒙天恩,归宗皇子,此后于君于父,更当时刻恪尽孝道。于皇祖父、皇祖母,当日夕祈愿圣体安康,承欢膝下;于父皇、母后,当谨遵教诲,竭诚尽孝,以报浩荡天恩。此乃人伦之本,亦是为臣为子之分内事。”
他言语清晰,态度恭谨,尤其难得的是,在提及“母后”时,语气毫无滞涩,显得自然真诚。这“母后”所指,自然是泰顺帝的正宫皇后。
景宁帝听罢,捻须微微颔首,面露嘉许。
泰顺帝心中更是受用。他原只盼袁易能明白孝道之理,然此子竟能如此周全,不仅不忘皇祖母,连并非生母的皇后也一并恭敬列入尽孝之列,这般识大体、顾大局,心思缜密,虑事周全,真真是肖似其母的蕙质兰心,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暖阁之内,一时竟充满了天家的温情与欣慰之气。
忽地,泰顺帝面色又重新端凝,沉声道:“袁易,你皇祖父与朕已议定,过三日,便是本月十七,于紫禁城中,为你举行告庙典礼与册封典礼。届时,你皇祖父更会特意自畅春园回銮,亲临这两场典礼。你皇祖父待你恩重如此,实乃你天大的造化,还不快快叩谢天恩!”
袁易忙整肃了衣冠,再次向着景宁帝行大礼,声音恳切:“孙臣叩谢皇祖父天恩浩荡!”礼毕,又转向泰顺帝,同样恭敬行大礼,“儿臣叩谢父皇恩典!”
泰顺帝要亲自领着袁易去向皇太后与皇后请安。
有太监抬过明黄亮轿乘舆,泰顺帝升舆而坐,袁易则恭谨随行在侧,一行人出了九经三事殿,逶迤往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