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
在江弦大概讲了一下自己的要求以后,米家山一时间愣住,扭过头看一眼谢晋,发现对方同样的一脸茫然。
“江弦同志,我怎么不太懂你话里的意思,营销?什么营销?”
“.”
江弦心想这年头的电影人就是纯啊,根本不理解什么叫电影商业化,连电影营销的概念都没有。
还得是后世那帮人,拍个电影全是套路。
就连减个肥都能当成电影噱头,关键她回头还能再给你来个胖回去了,这又是部新电影的新噱头,再过段时间,又瘦了,又拍一部新的.反反复复,圈如钱。
这也没办法,大环境导致的。
毕竟后世那电影院里,一抹水的商业片,完全是商业片的天下。
不来点儿噱头,再好的电影也得扑。
其实中国电影圈在1987年就开始提到了商业电影和市场化。
这里有个冷知识,中国首部商业片是李少红拍的。
李少红知道么?
四十不惑、大明宫词.都是她拍的,很有实力,嗯,最后栽在了10版的红楼梦上。
这会儿她还是个北影厂的小导演,年纪轻,资历浅,只当过几部电影的副导演,其中包括出过“斯丹康”的包氏父子。
北影厂想搞商业片,老导演都不乐意,最后扒拉来扒拉去,就剩下几个好欺负的年轻导演,这其中李少红算是最好欺负的那一个,于是这个任务就意外地落到了她头上。
这就有人要问了。
能有拍戏的机会为啥都还推脱呢。
嗯,因为这时候大伙只要说到好莱坞,那就是谈虎色变,非常唾弃好莱坞的商业电影。
李少红听说拍摄任务落到了自己头上,当然不愿意拍,找厂里也没用,最后她在北影导演系的班长田壮壮劝她说:
“你拍吧,最起码你能得到机会,证明你是可以的,等得到认可就可以拍自己想要拍的。”
李少红看这也没别的办法了,掉着眼泪去拍了,以前只会文艺片的她,到处费力地找资料,最后改剧本,拍完了电影银蛇谋杀案。
嗯,电影足足18处血腥镜头受到批评。
不过让人诧异的是,这电影竟然在电影院大受观众喜爱,创下了当时最高拷贝数的纪录,成为当年最卖座的电影之一。
值得一提,因为电影镜头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