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开始母亲的机会成本、风险承担成本、分娩成本、孩子的消费成本等。孩子的质量成本是指花费在孩子身上与数量无关的物力和人力成本,这部分是可变的,也称为“可变成本”,包括孩子的教育成本、医疗成本、培训费用以及父母为提高孩子质量损失的机会成本等。在上述分析基础上,与消费者理论相结合,将孩子的数量和质量看成是两种替代商品,所以孩子的数量和质量之间具有很强的负相关。当一个家庭的收入提高后,他们会在孩子的数量和孩子的质量方面加大投入,但孩子的数量弹性比孩子的质量弹性要小,因此对质量需求的增长快于对数量的需求。
另外还有学者运用供给和需求理论来研究生育率变化,将生育问题的分析扩展到宏观视野,关注全球范围内的生育率革命和人口转变,结合社会和经济现代化过程来考察生育率的变动。他关注的不只是发达国家人口生育率的长期下滑,还有发展中国家的高生育率及原因。供给需求的理论模式,是其生育政策改革的理论基础。他们提出生育革命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口转变的实质是生育革命。第二,要从整个社会现代化的角度上来认识生育革命内涵。第三,对生育调控方式的改变进行了初步探讨。人口转变和生育革命不只是生育水平和生育数量的转变,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生育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自我意识的转变,由社会或生理强制转变为生育主体的自觉自由选择。生育率革命的最根本实质在于生育主体的观念和行为的转变。
根据“供给-需求”模型认为,孩子需求指的是,当生育控制的成本接近于零的时候,父母想要的可以存活的孩子的数量,也就是在不考虑到控制生育的经济、心理成本的情况下,一对夫妻想要的孩子数量,这与家庭偏好、收入和孩子成本有关。孩子供给是在不限制家庭规模的情况下,一对夫妻所能拥有的儿童数量,这个数量将由自然生育能力和儿童的生存概率决定。调节生育成本费用包含了调整生育的经济成本和心理成本。供需理论的核心是:一是孩子需求和孩子供给;二是夫妇生育控制的动机与成本;三是自然生育率与有意识的控制生育。孩子供给和需求的比较,是影响生育控制动机的重要因素。孩子需求、孩子供给和调节生育成本费用是决定生育率的三个关键因素。他们将生育控制动机视为影响生育率革命的重要因素,并将其与现代化进程相关联。在现代化进程中,孩子的供给和需求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公共卫生和医疗条件、教育及公共传媒的作用、城市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