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都是等同的,因为基于实用的理由,某些描述世界的方式更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就拿拉肚子这种现象来说,我们可以解释为细菌污染的结果,也可以解释为体液平衡被打破导致的结果。前一种解释并不内在地优越于后一种方式,但从实用角度出发,服用抗生素比“调整体液平衡”容易得多,所以我们会更偏爱于现代医学的解释。
在罗蒂看来,不同的解释体系就像不同里面的设定,只要它们是内在自洽的,那不同的体系当然可以不一样,而且也没什么理由强求所有人都接受同一部的设定。根据认识相对主义,我们不应该说“偷东西是不对的”,而应该说“根据我接受的道德原则m,偷东西是不对的”。除此之外,还应该补充一句“虽然道德原则m不允许偷东西,但同时可能存在很多种不同的道德原则,其中可能有某种道德原则s不反对偷东西,且没有理由认为道德原则m优越于道德原则s。”
为什么要说道德原则m不优越于道德原则s呢?那是因为,如果不采用m的前提,就没有办法证明m是更好的。比如说,我们可以根据这样的论证方式给m辩护:“道德的目标是让大家更幸福,避免痛苦,而偷钱会给人带来痛苦,所以偷钱是不对的。”
但这样的论证,忽视了“道德让人避免痛苦”本来就是m的一部分。事实上,道德原则s可能是这样的“道德的目标是让大家更自由,每个人当然也有偷钱的自由,被偷的人没藏好自己的钱是他自己的过错。”换言之,如果不采取自己支持的前提,就无法证明自己结论是更好的,而这无异于循环论证。
这也是为什么,在医学有效性的争论中,现代医学的支持者们可能列出许多数据,并认为自己已经给出了充分的证明,然而传统医学的支持者们却依然不为所动——因为对手从一开始就不赞同你的论证方式。
这么看来,跟不靠谱的事实建构主义比起来,认识的相对主义相当有力。它告诉我们,单纯地说对错根本没有意义,因为对错都依赖于一定的前提,而不同认识系统也都有着不一样的前提。在碰到不同的观念时,我们顶多可以说,以我们的标准看来对方是错误的,但如果换成他们的评判标准,结果可能就会反过来。
虽然认识的相对主义看起来很有道理,而且在较弱意义上也算是证明了“没有对错,只有立场”这一说法,但事情没有就这样结束。博格西昂补充了很重要的一点:并不是在面对任何认识系统时,我们都无法证明自己的认识系统更优越。其他描述世界的方式,至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