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一百石米就是就是六万文。这四部分工资折算下来,每月共计五十余万文。折合成人民币的话,就是说宋朝宰相一个月可以赚10万多人民币!王安石就是如此,大青天包拯年薪更是超过千万元。宋史职官志中将官员俸禄分为三大类:“正俸”、“加俸”、“职田”,官员每月除了可以领到上述正俸外,还有各种补贴,比如茶钱,酒钱、木材钱、煤炭钱、马料钱,随身差役的服装、粮食和餐费,公务接待的费用等,这些都有政府埋单,并且数量相当可观。这种超高的福利待遇可不只是正一品、二品等大官的专属,只要是五品以上的高级官员,俸禄都高得惊人!即便是五品、第十二阶的文官朝散大夫,除了基本工资外,还有粮食、服装、仆役、餐费等补贴,在京城当官给职钱30贯,在地方当官还给职田10顷!若是遇上皇帝生辰、祭祀等重大活动,还有大量赏赐可拿,退休后还有优厚的退休金,死后还有赙赠。如此看来,赵翼的一席话还真不是夸张。难怪宋江在梁山当了老大后,还是对朝廷念念不忘,做梦都想被招安呢。
世界上的钱财总是有数的,并不会凭空产生,只会从一个地方流到另一个地方。
既然官员和士大夫阶层这么有钱奢靡了,那这些钱从哪来的?
就像上面说的,钱财取之百姓,都快把老百姓掏空啦!
表面上看,宋朝经济繁荣,百姓生活相对安定。然而,这种繁荣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社会矛盾。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悬殊,许多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由于宋朝的文化、教育相对发达,百姓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像前朝那样容易激起反抗的怒火,而是更加倾向于通过和平手段解决矛盾。同时,宋朝政府对百姓的安抚政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减轻赋税、发放救济等,这些都使得农民起义难以获得广泛的支持和响应。
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一员,宋朝也总有几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外患、内乱、天灾和政变。其他尚且不谈,但在面对内乱这个问题上,宋朝又显现出独特之处,那就是对农民起义军运用以招安为主的和平对待政策。如果一个人或者机构碰到阻碍自身发展的问题却不去解决,那原因就只能有两个,要么是有更深的打算,要么就是能力不够、解决不了。
宋朝之所以会对自己内部的农民起义采取招安政策,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的军事实力确实无法支撑它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清剿行动。当然,对战争后果的考量必定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如经济破坏、百姓死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