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时,它本身也是纳尔从虚空中锻造出来的。
它本身就拥有虚空的属性。
所以它可以打开虚空!
这么说有点抽象,简单来说,就是这玩意可以随手劈出一个小型黑洞!
这么说就能理解了。
当然,本质上这玩意比黑洞可厉害的多!它涉及到整个宇宙的物质形成和诞生!
因为纳尔本身其实就是宇宙的一部分,虽然没有五大神那么厉害,但他的确也是宇宙本身一部分,他代表着宇宙诞生之后,物质形成之前的虚无!
在宇宙最初的时候,是没有所谓的物质的。
当我们谈到“物质”时,脑海中往往浮现出“原子”、“分子”等词汇。这些概念在传统物理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在量子物理的视野下,它们的意义显得有些“过时”。在现代物理的前沿,电子、夸克等曾被认为的“最小粒子”,实际上只是量子场的某种激发状态。简单来说,宇宙就像一块巨大的场,而那些我们熟知的粒子,其实不过是场上鼓起的一个个小泡泡。就像水面上的涟漪,涟漪本身并不是水,而是水的某种运动状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代物理学总爱用“概率”、“波动”这些词。因为每一个“粒子”,其实都是某种量子场在特定条件下的“激发态”。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把所有的泡泡都赶走,宇宙是不是就成了真正的“空无”?很多人认为,所谓的“真空”,就是彻底的空——什么都没有。可你知道吗?在现代物理学的眼里,这种“绝对空无”根本就不存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微观世界,即便是看似一无所有的“空无”,也会自发冒出粒子和反粒子对。
这些被称为“虚粒子”的存在并不是真正的粒子,它们的存在时间极短,快到几乎无法被直接观测。然而,它们却能真实的影响周围的物质,留下微小的“指纹”,例如,对电子轨迹的细微扰动。上世纪,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理论上预言了这种现象,后来科学家们通过精密实验,真的测量到了它们留下的“痕迹”。你可能会问:既然虚粒子对总是“闪现即湮灭”,为什么有些却留下来了,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物质?关键,就在于能量的介入。通常情况下,虚粒子只是量子场中短暂的扰动,它们成对出现、很快就彼此湮灭,仿佛从未存在过。但如果此时有一股足够强大的外部能量介入,比如一束高能光子恰巧射入这个虚粒子对产生的位置,就可能改变局势。这束能量像是一笔突然注入的“启动资金”,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