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激光脉冲时序。”
陈辉没有慌张,手指在电路板上快速敲击,“可能是同步控制器的高频干扰。”
研究员林正则快速上前更换控制器。
但更换备用控制器后,问题依旧!
这次实验他们准备了半个多月,如果因为这个意外失败,哪怕能很快找到原因,也需要再等半个多月,陈辉不想等那么久。
周围的研究员们依旧在努力的排查问题,但显然都是徒劳。
沮丧的气氛在实验室中蔓延。
陈辉眼角余光却忽然瞥见墙角的红外热像仪数据,燃烧室模型入口处的温度比预期高了80k。
“等等,”他转身对吴志伟说到,“不是设备故障——是气流提前转捩了。”
“转捩?”吴志伟愣住,“预仿真里边界层应该在x250mm才转捩,现在才x180mm”
“高焓气流里的空气分子解离提前了!”陈辉目光锐利,仿佛有两道实质的光芒从中射出,他调出实时热流密度曲线,“壁面热流比预测值高了30%,说明激波提前附着,边界层被提前加热,转捩位置前移。”
他的手指在空气动力学图上划出一道弧线,“原来的piv观测窗设在x200mm,现在激波在x180mm,那里的流速场根本不是预想的‘未转捩层流’,而是‘湍流混合区’——难怪相机拍不到清晰的粒子轨迹,流场太乱了!”
一切豁然开朗。
但团队还是陷入了沉默。
原计划通过piv获取“层流-湍流转捩点”的数据,现在转捩点提前了70mm,所有预设测量点都偏离了真实流场。
更麻烦的是,燃烧室模型表面的微热电偶开始报警——壁面温度突破材料耐受极限(3800k),zrb涂层边缘出现了细微的烧蚀坑。
“必须调整观测位置。”
陈辉斩钉截铁的说道,“把piv相机移到x150mm,那里还处于‘未受激波干扰的清洁区’。”
他快速在平板上调出燃烧室的三维模型,“同时,用lif系统重点监测x120mm处的oh浓度——如果转捩提前,燃料混合的核心区会向燃烧室上游移动。”
“但x150mm的窗口是备用孔,”吴志伟犹豫,“石英玻璃的厚度只有3mm,高温下可能炸裂。”
陈辉也冷静下来。
但实验已经开启,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模拟空心菜 作品《天才学霸?我只是天生爱学习》第229章 饱和式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