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朝廷替理学背锅!
朱棣几乎在瞬间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甚至都不用再听其他大臣的想法,既然李显穆获得了论战真正的胜利,那他自然要支持胜利的那个人。
在不涉及皇权的时候,皇帝帮谁,谁嬴;谁赢,皇帝帮谁。
“户部尚书方才所说,诸卿可还有不同意见的吗?”朱棣心中虽然有了决断,但还是决定听一听其他人的想法,毕竟这是御前扩大会议,不是李显穆的一言堂。
“陛下,臣有言奏!”吏部尚书蹇义立刻高声出列,众人皆带着莫名复杂的眼神望向他,心中不由泛起丝好奇和紧张,朱棣也不由坐直了身子,等着看蹇义要如何反驳李显穆。
蹇义偏头望向李显穆,微微叹口气,而后对着皇帝肃然拱手道:“陛下,圣人说有错则改之,无错则加冕,乃是为圣人之道。
自永乐十七年末以来,朝廷上针对寒门法令之事,争论不休,诸位大臣各执一词,皆是为朝廷社稷所考虑,难分胜负、难言高低,恰说明,诸位大臣虽然理念不同,可终究都是为国考虑。
如今南京国子监中爆发了如此恶性事件,有些声音认为应当严惩这些士子,臣以为不应当如此,这些士子并未做错什么大事,也并非犯下不可饶恕的过错。
臣建议让这些寒门学子进京,倾听他们的声音,为了社稷安稳,或许真的应该实行寒门法令。”
轰!
殿中几乎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望向吏部尚书蹇义!
殿中陷入了嫉妒的寂静之中。
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方才听到了什么?
和李显穆在寒门法令上争锋相对两年多的蹇义,竟然突然认可了李显穆的想法,选择了认输?
让这些寒门学子进京,不就是彻彻底底的不再阻拦寒门法令了吗?
为什么会如此?
蹇义到底怎么了?
朱棣也以为自己听错了,“蹇卿,你说什么?朕方才好像听到你同意了李显穆的寒门法令。”
蹇义话说出口后也放松下来,将那些复杂的思绪收回,认真道:“臣依旧认为寒门法令不够公平,也选不出真正的人才,但如今南京国子监中爆发了如此严重的事件,若是朝廷处理不当,必然引发士林动荡,对大明社稷造成不利的影响,实行寒门法令,是最好的方法。”
在众人瞠目结舌震惊莫名的时候,李显穆却很是安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