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是骂,还不如说是教导。
最后,赵恒对赵衻进行了大肆封赏,当着赵衻的面,在册立储君的圣旨上盖上了玉玺。
这是他们父子之间的约定,在五年之内,如果赵衻收复燕云十六州,赵恒就册立他为储君。
立储一事,父子俩都没太在意,但却引起了朝野震动,百官上谏,倒是民间的百姓,尤其是东京城的百姓,都是欢呼雀跃,振奋不已。
其实以功绩来说,赵衻灭了定难军,收复河西走廊,之后大败辽军,收复燕云十六州,这样的丰功伟绩,再加上他还是赵恒的嫡子,入主东宫绝对有资格。
但朝廷的事情,可不是只看功绩的,反正册立太子的旨意一出来,就引起了百官反对,在宣布册立太子的大朝会上,无数文官都弹劾起了赵衻。
有的说赵衻抗旨不尊,有的说赵衻蓄意挑起战事,还有说赵衻擅自出兵,造成两国大战,罪大恶极等等,这些文官的嘴皮子确实厉害,一个比一个能说,说的天花乱坠,对于赵衻的功绩是一字不提,全都是罪过。
赵衻就像是犯了众怒一样,近乎有一半的朝臣都在弹劾诋毁,虽然有一些人为赵衻辩解,但比起庞大的反对派,这些人的话语权真是低了不止一个档次。
倒是赵衻像个没事人一样,默不作声的站在左上首,任由朝臣弹劾诋毁,一句话也没有说,毕竟他说与不说都没有任何意义,主要还是看赵恒的态度。
如果赵恒态度坚决,不管朝臣再怎么反对,东宫之位都是他的。
而从眼下的情况来看,赵恒还是很坚定的,直接将朝臣骂了一顿,叫上赵衻拂袖而去。
父子二人一进殿,赵恒就骂了起来。
“平时老子就跟你说,别跟武人走太近,多与文臣亲近亲近,你呢?你是怎么做的?你看看现在,多少人反对你,真是气死老子了。”
赵衻翻了个白眼,不咸不淡的回道:“儿臣若是听父皇您的,跟文臣亲近,现在别说击退辽人,收复燕云十六州,就是灭掉定难军,收复河西走廊都不可能吧。”
“你还跟老子顶嘴?!”
“我”
“行了,此事你不用管了,去准备和辽人和谈的事宜吧。”
“是,儿臣告辞。”
“对了,这次和谈的副使是柯政,朕不管你们怎么谈,但必须要辽人付出代价,最起码往年的岁币要取消,还有咱们现在占领的地方,绝不能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