舵、揣摩圣意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真没有那么多人闲着没事非要跟皇帝唱反调。
但按照皇帝一直以来对于辽事的消极态度,众人的心是没有底的,很多人已经开始构思要是皇帝真的要议和,他们应该怎样劝谏的说辞了。
“陛下,百官众说纷纭,战和不定,臣等心中彷徨,伏望陛下早降圣断,以定国策。”朱燮元见皇帝对百官议论充耳不闻,目光深邃作沉思状,显然是胸有成竹,于是他决定当一回捧哏。
朱由检回过神来,对着朱燮元点了点头,而后说道:“朕此番将议和一事拿到朝廷上说,其实并非朕迟疑不定,而是想早日给此事定调,以免往后众臣以及边关诸将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诸臣见证,惟天鉴临,惟祖昭格,朕发誓绝不与建奴议和,望群臣及我大明百姓周知!往后诸卿只需考虑如何抵御建奴,而无需作议和之想!”
“陛下圣明!!!”群臣一起喊道,朱由检脸皮抽了抽,这话好久没听过了,都有点陌生了。
但这也就是最近局势大好,这些人才这样,等到挨揍的时候,就会唱衰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朱由检还是决定掰开了,揉碎了跟手下讲清楚为什么不能议和。
毕竟大明皇帝发誓也没有那么地可信,万历皇帝罢黜刘綎,说永世不再录用,结果不也还是逼着这个六旬老汉上了辽东战场?!
朱由检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朕有此誓,非为一时意气用事,实乃朕深思熟虑之结果。
朕知诸卿或有疑窦:为何俺答封贡之时,我大明可与蒙古诸部议和,独独不可与建奴言和?亦有人念及“攘外必先安内”,或欲假意议和,以修缮堡垒、步步为营,整备大军后再与建奴决战。
建奴势大,辽东向为‘屏藩京畿’之要地,建奴可轻胁京师,此乃朝野共知之常谈,朕亦不再赘言。
我大明与建奴势不两立,其根本在于:进攻大明乃建奴存续之根基,皇太极断无可能与我大明真心议和。其所谓议和,不过是欺诈之举,意在混淆视听、扰乱我大明军心与君臣判断。
朕料定,皇太极不久必再犯朝鲜,劫掠蒙古诸部,甚至绕道蒙古,自蓟州边镇之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突破边墙,直逼京师!!!
昔年努尔哈赤起兵叛明,捏造‘七大恨’,煽动两族仇恨,联合女真各部作乱。建奴于我大明百姓杀戮甚惨,全无怜悯愧疚之心。其聚合之由,本就是攻伐大明,若与我朝议和,内部必分崩离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签不了约 作品《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第135章 皇太极:我要让那崇祯小儿跪在正白旗下忏悔!!!